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2580
2025年09月04日
檀道鸾的《续晋阳秋》总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本书号称记录东晋历史,但看了之后发现很多地方说不通。作者把人物的言行写得过于完美,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 东晋时期政治斗争激烈,但书里写的那些大臣个个都像圣人。比如写到谢安的时候,把他每次说话都描述得滴水不漏。现实中的政治人物怎么可能永远正确?这种写法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故意美化历史。 还有一个问题是对战争的描写。书里说到淝水之战,把东晋军队写得像天兵天将。但历史记载这场仗打得并不轻松。作者省略了过程中的困难,直接跳到胜利的结果。这种写法让人感觉他在刻意塑造某种英雄形象。 书里还有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写到某个大臣一天之内处理几十件政务,还每件都处理得很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种描写明显不符合常理。作者似乎只想表现人物的能力,却忽略了基本的可能性。 最让人疑惑的是对待失败者的态度。书里对那些失败的政治人物几乎只字不提,或者简单带过。历史是由胜利者和失败者共同组成的,只写一方显然不够全面。这种选择性记录让人怀疑作者的真实意图。 书中对人物的评价也很片面。好人就永远好,坏人就永远坏。现实里的人都有复杂的一面,非黑即白的写法太简单了。这种处理方式让整本书显得不够客观。 时间顺序也有混乱的地方。有些事件明明发生在前面,却被放在后面写。这种编排让人很难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读者需要不断翻前翻后才能看懂。 总的来说,这本书虽然提供了不少史料,但阅读时总要多想一层。作者的主观倾向太明显,很多描写都像在刻意传达某种观点而不是如实记录。读这样的历史书,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行。
续晋阳秋
知书房
续晋阳秋
檀道鸾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续资治通鉴
知书房
续资治通鉴
毕沅 著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裁,而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毕沅曰”等各家史论。《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认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西夏书事
知书房
西夏书事
吴广成 著
西夏编年体史书。吴广成撰。清道光五年(1825)小岘山房初镌,其后有1935年北平文奎影印本。吴广成,字西斋,江苏青浦人。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一生治史,精于史学,用10年功夫撰写成本书。其撰述尚有《廿二史金石考异》、《明史纪事本末补》、《历朝名臣纪略》、《明遗杂记》等。本书凡42卷,约30万言。广泛搜集唐、宋、辽、金、元诸史,宋人著作、文集及稗官野史中有关党项及西夏史料,采用《通鉴纲目》编年体,参证排比成书。收集唐、宋、辽、金诸史及文集、野史等资料,采用编年体的形式,记叙上起唐中和元年(881)拓拔思恭占据绥银,下至宋绍定四年(1231)西夏亡后其故臣王立之及部分遗民入金止,共300余年西夏的大事。
竹书纪年
知书房
竹书纪年
佚名 著
这是一部编年史书,古版本为13篇,现行本为2卷,系战国时魏国史官所撰。原名《纪年》,又称《古文纪年》或《汲冢纪年》。南朝梁沈约(441—513)附注。约有《沈约集》已著录。《晋书·束晢传》载:太康二年(281)汲郡(河南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墓(或云安釐王墓)得竹书数十车,皆蝌蚪字。经荀勖、束晢等人整理成书,完整的六十八篇,残缺者七篇,共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记黄帝以来至周隐王时编年史。自周幽王后接晋国,晋亡特记魏国。以夏正纪年,记事简短。记事起自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晋事接之,三家分晋后,专述魏事,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9)。
精选书评
知书客206477
好书,历史的活字典。想看就看,想停就停。上班时能读,下班后也能读。专家能看明白,普通人也能看懂。心情好时该读,心情差时更要读。发呆不如看书,瞎想不如读史。读史让人清醒。这本书把东晋的事说得透透的,没有废话,全是干货。你读着读着就会发现,古人的烦恼和现在人的烦恼其实差不多。读完了会觉得,原来我们都在重复历史。
续晋阳秋
知书房
续晋阳秋
檀道鸾
知书客659598
从立夏到白露,断断续续读完这本《续晋阳秋》。中间第五卷残缺不全,只能看后人补写的部分。这本书讲东晋的事,但很多记载模糊不清,人物关系也很混乱。作者想模仿《春秋》的写法,可是内容支离破碎,读起来很吃力。有些地方明显是后人加的,和前面接不上。看完了还是搞不清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次阅读让我很困惑。庚子年初冬记于北京。
续晋阳秋
知书房
续晋阳秋
檀道鸾
知书客913851
续晋阳秋,真乃史家之绝唱!不读此卷,不知春秋笔法之精妙。悲从中来看得,兴高采烈时也看得。庙堂之上宜读,江湖之远更宜读。少年读来长智,白发读来增慧。可当史书细品,可作故事闲览。一字一句皆是血,半卷半篇总关情。读罢掩卷,恍若亲历两晋风云,看尽人间沧桑。历代兴亡,尽在字里行间。欲知华夏魂,必观此书!
续晋阳秋
知书房
续晋阳秋
檀道鸾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