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

孙星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10卷。清人孙星衍校辑。包括《汉官》1卷,东汉王隆撰;《汉官解诂》1卷,东汉胡广注;《汉旧仪》(又称《汉官旧仪》)2卷,东汉卫宏撰;《汉官仪》2卷,东汉应劭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或省称《汉官典仪》、《汉官典职》、《汉官典职仪》)1卷,东汉蔡质撰;《汉仪》1卷,吴丁孚撰。以上6种,原书早佚,经孙星衍校辑,收入《平津馆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其《汉旧仪》上下两卷系采清代武英殿聚珍版所刊《永乐大典》本,孙氏校证后,又别作《补遗》2卷附后。6种之中,《汉旧仪》、《汉官仪》分量最大。《汉旧仪》专载西汉一代,以职官制度为主,兼述皇帝起居、皇后亲蚕、祀典、皇帝诸侯丧葬等杂事。其余5种则仅记两汉官制。此6种书虽已非完篇,但仍不失为探讨两汉官制与礼仪制度之重要资料。
更多
书评  · 8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34623
孙星衍这书整理得真到位!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3415
《汉官六种》作为清代学者孙星衍辑佚的重要典籍,以其严谨的考据和珍贵的史料价值,在中国古代官制研究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这部著作汇集了汉代官制文献的精华,展现了孙星衍作为乾嘉学派代表学者的深厚功力,其学术价值至今仍令人叹服。 孙星衍生于乾隆盛世,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他早年师从钱大昕,深受乾嘉考据学派影响,毕生致力于古籍整理与辑佚工作。在《汉官六种》的编纂过程中,孙星衍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学术执着。他广搜博采,从各类典籍中辑录散佚的汉代官制文献,最终完成了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辑录文本,更对每一条材料都进行了严谨的考辨,这种治学态度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这部著作包含了《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六种汉代官制文献。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为我们了解汉代官僚体系的运作、官职设置、官员选拔等制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阅读时常常惊叹于其中记载之详实,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职,几乎涵盖了汉代官僚系统的方方面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保存了许多礼仪制度、行政程序的细节,这些内容往往在正史中语焉不详。 孙星衍的辑佚工作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他不仅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始文献的面貌,还通过精当的校勘和注释,使这些散佚的材料重新焕发生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对历史文献的敬畏之心。每一处异文的处理,每一条注释的撰写,都体现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这种对学术的虔诚,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作为读者,最受触动的是书中展现的历史真实感。透过这些官制文献,仿佛能看见汉代官僚们处理政务的场景,听见朝堂上官员奏对的声音。孙星衍通过他的辑佚工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汉代政治运作的窗口。这种身临其境的历史体验,是其他二手研究著作难以提供的。 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史料本身,更在于孙星衍处理史料的方法。他开创的辑佚体例,为后世学者树立了典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重读《汉官六种》,依然能从中获得许多方法论上的启示。孙星衍对文献的敏感度、对史料的辨析能力,以及对学术规范的坚守,都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学习。 每次翻阅这部著作,都会被其中蕴含的学术精神所感染。孙星衍用他的毕生心血证明,真正的学术研究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汉官六种》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更是一面映照学术良知的镜子。它提醒着我们:做学问要有坐冷板凳的定力,更要有对历史负责的担当。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3194
这书到底讲啥?看不懂。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汉官六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