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续晋阳秋
续晋阳秋

续晋阳秋

檀道鸾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南朝宋檀道鸾撰。二十卷。编年体。记述东晋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有辑本二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南史·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士,永嘉太守。有文学,撰《续晋阳秋》二十卷。《史通·杂说篇中》王、檀著书,是晋史之尤劣者,方诸前代,其陆贾、褚先生之此欤。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者矣。又刘遗民、曹缵,皆于檀氏《春秋》有传,至于今《晋书》,则了无其名(按道鸾编年书不宜言有传,刘遗民即刘坖之,今《晋书》列隐逸传,《史通》误也)。《隋书·经籍志》:《续晋阳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德行篇》注陈仲弓造荀淑,大史奏德星聚事在炎汉,而称道鸾《晋史》,未详其义。《开元占经》所引,则皆日蚀星移之征。《旧唐志》作《注晋阳春秋》,“注”当作“续”,“春”字误增。《新志》作《晋阳秋》,脱“续”字,卷同。
更多
书评  · 6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12580
檀道鸾的《续晋阳秋》总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本书号称记录东晋历史,但看了之后发现很多地方说不通。作者把人物的言行写得过于完美,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 东晋时期政治斗争激烈,但书里写的那些大臣个个都像圣人。比如写到谢安的时候,把他每次说话都描述得滴水不漏。现实中的政治人物怎么可能永远正确?这种写法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故意美化历史。 还有一个问题是对战争的描写。书里说到淝水之战,把东晋军队写得像天兵天将。但历史记载这场仗打得并不轻松。作者省略了过程中的困难,直接跳到胜利的结果。这种写法让人感觉他在刻意塑造某种英雄形象。 书里还有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写到某个大臣一天之内处理几十件政务,还每件都处理得很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种描写明显不符合常理。作者似乎只想表现人物的能力,却忽略了基本的可能性。 最让人疑惑的是对待失败者的态度。书里对那些失败的政治人物几乎只字不提,或者简单带过。历史是由胜利者和失败者共同组成的,只写一方显然不够全面。这种选择性记录让人怀疑作者的真实意图。 书中对人物的评价也很片面。好人就永远好,坏人就永远坏。现实里的人都有复杂的一面,非黑即白的写法太简单了。这种处理方式让整本书显得不够客观。 时间顺序也有混乱的地方。有些事件明明发生在前面,却被放在后面写。这种编排让人很难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读者需要不断翻前翻后才能看懂。 总的来说,这本书虽然提供了不少史料,但阅读时总要多想一层。作者的主观倾向太明显,很多描写都像在刻意传达某种观点而不是如实记录。读这样的历史书,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行。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续晋阳秋》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