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85865
2025年09月04日
脱脱主持编修的《辽史》,在二十四史中别具一格。翻开这部史书,扑面而来的是草原特有的气息——不是中原王朝那种端坐庙堂的威严,而是带着马奶酒香与箭矢破空声的粗粝质感。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穿插在典章制度间的游牧细节:契丹贵族春季捕鹅时使用的海东青,捺钵行营中随风飘动的青牛白马旗,这些鲜活画面让冰冷的史册突然有了温度。 耶律阿保机"以鞍马为家"的记载,堪称这部史书最传神的点睛之笔。短短五个字,道出了辽朝立国的根本——不是巍峨的宫殿,而是马背上的天下。但细读之下会发现,这部史书在记载契丹旧俗的同时,也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汉化进程。比如《百官志》里那些"北面官""南面官"的复杂设置,分明透露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角力与融合。 作为后世读者,我们既会被书中保留的原始史料所震撼——那些未加修饰的契丹语词汇,那些直接抄录的原始档案;也不免为仓促成书的缺憾感到惋惜。元朝史官们显然没能完全消化那些用"契丹大字"写就的原始文档,这让我们永远失去了理解某些历史细节的机会。但或许正是这种不完美,反而保留了历史最本真的模样——就像草原上残缺的碑刻,裂缝里都藏着故事。
辽史
知书房
辽史
脱脱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新五代史
知书房
新五代史
欧阳修 著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著
《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 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周书》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
汉书
知书房
汉书
班固 著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精选书评
知书客862057
翻阅脱脱的《辽史》,很多人会聚焦契丹的兴衰与战争。我却更留意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比如辽道宗听取汉臣建议改革制度,圣宗推行汉化政策时表现出的开明。统治者面对不同文化能够包容接纳,这在当时很难得。历史往往记住强者,但能够放下偏见、学习进步的统治者更值得记录。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个王朝的长久不只靠武力,更在于心胸的宽广。
辽史
知书房
辽史
脱脱
知书客868162
《辽史》,一部让人挠头的史书。编纂仓促,史料残缺,读来如雾里看花,可解不可解之间。宋人执笔,辽人无言,真伪难辨,偏颇自现。想看清辽国面目?难矣!可当史料看,可当小说读,可叹其粗疏,可笑其谬误。盛世时读来无聊,乱世时读来更觉荒唐。求真相不如猜真相,信史不如疑史。如此"正史",徒增困惑而已。
辽史
知书房
辽史
脱脱
知书客982260
在图书馆读到《辽史》,宋辽金三史中辽史最简略,但内容很有意思。大多数人关注契丹武功,我却看重耶律氏与汉文明的融合。游牧民族能吸收农耕文化精华,建立稳定制度,很不容易。统治者愿意放下身段学习,这很难得。辽国存在两百多年,和这点分不开。读历史要多看这些细节,才能理解文明交流的价值。
辽史
知书房
辽史
脱脱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