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53199
2025年04月28日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茶书!作者对原文的注解非常到位,并结合各代茶书精华展开讲述,既专业又有一定文化内涵,且对小白十分友好!重要的是它并不哗众取宠也没有自恃清高,它就这样,安安静静地从茶出发,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回到茶本身,就像眼前的茶,清澈、甘甜,不骄不躁不焦不急!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范村菊谱
知书房
范村菊谱
范成大 著
《范村菊谱》一卷,宋范成大撰。记所居范村之菊,成於淳熙丙午。盖其以资政殿学士领宫祠家居时作。自序称所得三十六种,而此本所载凡黄者十六种,白者十五种,杂色四种,实止三十五种,尚阙其一,疑传写有所脱佚也。菊之种类至繁,其形色幻化不一,与芍药、牡丹相类,而变态尤多。故成大自序称东阳人家菊圃多至七十种,将益访求他品为後谱也。今以此谱与史正志谱相核,其异同已十之五六,则菊之不能以谱尽,大概可睹。但各据耳目所及以记一时之名品,正不必以挂漏为嫌矣。至种植之法,《花史》特出芟蕊一条,使一枝之力尽归一蕊,则开花尤大。成大此谱,乃以一榦所出数千百朵婆娑团植为贵,几於俗所谓千头菊矣。是又古今赏鉴之不同,各随其时之风尚者也。又案谢采伯《密斋笔记》,称《菊谱》范石湖略,胡少瀹详。今考胡融谱尚载史铸《百菊集谱》中,其名目亦互有出入,盖各举所知,更无庸以详略分优劣耳。
笠翁对韵
知书房
笠翁对韵
李渔 著
《笠翁对韵》清朝李渔(号笠翁)著文集,约作于明末清初,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声律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用笔法
知书房
用笔法
钟繇 著
三国魏钟繇著。载于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认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文中还忆其学书:“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描其艰辛。所谓“每见万类,皆画象之”,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
精选书评
知书客373713
看他狎昵杯盏之间,却以为天下风雅尽在方寸茶席。一部《大观茶论》,字字精工似窑器,却掩不住骨子里的轻佻——北狩路上可还有闲心论水品?茶道本为清心,偏教他玩成了斗奢的戏法。明窗净几背后,是花石纲砸断的民筋民骨。这般"道君皇帝",倒与后世那位"十全老人"隔代相映,都把雅趣玩成了亡国的谶语。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874645
宋徽宗这皇帝挺有意思,一面在政事上昏聩误国,一面却写出了中国茶事的第一经典。他的《大观茶论》,字字都透着帝王家才有的气派,连罗碾、分茶这等细微事也要亲笔立论。最妙的是他写茶汤要"白乳浮盏面",如此讲究,与北宋沉沦时的奢侈风气倒是一脉相承。帝王论茶,本是风雅,却总让我想起汴京城破时,那些被金兵踩碎的茶盏。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732097
赵佶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他肯定是茶方面的专家。艺术领域书画茶,确乎还是有一手,文官天下也得见一般。 古人最让人叹服的就是精研精神,产地、采制、品质、烹试、点茶、贮藏、烘焙等等无一不专,我读茶、牡丹花、养鱼的一些感触。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