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4645
2025年06月23日
宋徽宗这皇帝挺有意思,一面在政事上昏聩误国,一面却写出了中国茶事的第一经典。他的《大观茶论》,字字都透着帝王家才有的气派,连罗碾、分茶这等细微事也要亲笔立论。最妙的是他写茶汤要"白乳浮盏面",如此讲究,与北宋沉沦时的奢侈风气倒是一脉相承。帝王论茶,本是风雅,却总让我想起汴京城破时,那些被金兵踩碎的茶盏。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范村菊谱
知书房
范村菊谱
范成大 著
《范村菊谱》一卷,宋范成大撰。记所居范村之菊,成於淳熙丙午。盖其以资政殿学士领宫祠家居时作。自序称所得三十六种,而此本所载凡黄者十六种,白者十五种,杂色四种,实止三十五种,尚阙其一,疑传写有所脱佚也。菊之种类至繁,其形色幻化不一,与芍药、牡丹相类,而变态尤多。故成大自序称东阳人家菊圃多至七十种,将益访求他品为後谱也。今以此谱与史正志谱相核,其异同已十之五六,则菊之不能以谱尽,大概可睹。但各据耳目所及以记一时之名品,正不必以挂漏为嫌矣。至种植之法,《花史》特出芟蕊一条,使一枝之力尽归一蕊,则开花尤大。成大此谱,乃以一榦所出数千百朵婆娑团植为贵,几於俗所谓千头菊矣。是又古今赏鉴之不同,各随其时之风尚者也。又案谢采伯《密斋笔记》,称《菊谱》范石湖略,胡少瀹详。今考胡融谱尚载史铸《百菊集谱》中,其名目亦互有出入,盖各举所知,更无庸以详略分优劣耳。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著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论文。宗炳著。最早载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收入明刊本《王氏画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中国画论类编》等版本中。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好游山水,信奉佛教,曾作《明佛论》。《画山水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作者对佛学精神的体悟也体现在这篇论文的基本美学命题“畅神”说之中。所谓“神”,既是指与佛学之“道”相联系的“神明”,一种无限、绝对的精神本体,又是指已经掌握了这个“道”的超脱、自由的主体精神。在客观方面,“山水以形媚道”,“质有而趣灵”,即山水自然处处都亲附着,显现着这个精神本体,并因此而显得有“灵”有“趣”。山水画固然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亦应象领会典籍那样“旨微于言象之外”,即超越“形”的有限性而去领会那无限的“神”。这是构成“畅神”说的一重含义。书中尽管论述了类似西方透视法的远近法,但最终仍归结为得“嵩、华之秀,玄牝之灵”,即为了得山水之“神”。在主观方面,已经“含道”的主体在“映物”、“味象”、“应目会心”中,感发着自身的自由无限的内在精神,使得“万趣融其神思”;在和山水之“趣”的这种两忘俱一中,主体精神也得到了无限的解脱、展发和怡悦。这是“畅神”说的又一重含义。《画山水序》的“畅神”说,既深化了顾恺之“以形写神”说,又突出了主体表现的意义,对中国古代的后期写意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著
明代关于泉品之茶书,1卷,田艺蘅撰。汇集历代论茶与水的诗文,并分类归纳为九种水性,于1554年写成。全书一卷,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水品》、《茶经》之外,文字也多旧文,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看法。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
精选书评
知书客376880
赵佶写《大观茶论》,表面看是风雅,其实是荒唐。他在位时沉迷享乐,挥霍国力,最后丢了江山。这本书讲究茶道极尽精细,连水温都要分三六九等,却对百姓疾苦置若罔闻。一个亡国之君,把心思花在这种地方,实在讽刺。茶道再精,也掩盖不了他的昏庸。后人吹捧这本书,但别忘了,正是他的无能让北宋走向灭亡。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189916
徽宗此作,诚为茶道之圭臬。彼时天子亲撰,以帝王之尊而嗜茶之精微,足见宋人风雅之盛。其论水之轻清,器之洁雅,火之缓急,莫不曲尽其妙。尤可贵者,能将茶事提升至道术之境,非徒口腹之欲也。今人读之,犹见汴京茶肆中碾声初动,松风乍起的景象,不禁神往。帝王文章能传世者稀,而此作独以茶香流芳千载,岂非异数?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客933817
有人从《大观茶论》里读懂了制茶的火候和技巧,有人记下了茶叶的产地和品种。而我在字里行间看见的,是宋徽宗对一杯茶水的执着。他把喝茶这件事写成了艺术,把日常生活做成了学问。合上书页,茶叶的清香好像还飘在鼻尖。这种对细节的讲究,对品质的追求,放在今天也一样让人佩服。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们得学会珍惜。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