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
赵佶

大观茶论

赵佶  

原名 《茶论》,又称 《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1107)。自 《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 《古今图书集 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 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 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5698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这本凝聚千年智慧的《大观茶论》中,我们得以窥见茶道与人生的至臻境界。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3391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写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这话说得真好。我开始明白,喝茶不仅是解渴,更是一种修行。 以前总嫌泡茶麻烦,现在觉得每一步都有意义。取水要活水,煮水要三沸,候汤要看蟹眼鱼目。这些细节看似繁琐,其实是在教我们专注当下。我试着按书里说的做,发现真的不一样。水温和出汤时间差一点,茶味就完全不同。 书里说"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我开始注意观察茶汤颜色,从混沌到清澈,就像人生从迷茫到明朗的过程。打茶沫要"击拂既力,珠玑磊落",我练了好久手腕还是酸,但看到茶面上泛起白沫,特别有成就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宋徽宗对茶的敬重。他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我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现在每天早起二十分钟,不急不忙地泡杯茶。虽然上班还是会迟到,但至少早晨不再手忙脚乱。 朋友笑我矫情,说我用马克杯泡茶也一样喝。但我觉得不一样。按照《大观茶论》的方法喝茶,整个人会静下来。有时候压力大,看着茶叶在杯里舒展,心情就平静了。现在办公室里常备茶具,午休时喝一泡,下午工作更有精神。 书里那些讲究,最初觉得是古人的穷讲究。现在懂了,这是教我们在快节奏里找回自己的节奏。就像宋徽宗说的"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喝茶真的能让人变得更好。我开始学着分辨茶叶好坏,虽然还是常被骗,但每次尝试都有新收获。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94016
古之茶人饮茶,在求涤烦解忧,明心见性,以茶会友,以茶养德。今之饮茶者,不过附庸风雅,拍照打卡,炫耀器具,攀比价格,全然失了茶道本真。翻开宋徽宗《大观茶论》,字里行间皆是茶人风骨,而今观之,恍若隔世。书中论茶之采造、点试、品第,无不精微,而今人饮茶,但求速饮解渴,或为社交之媒,谁复细品其中三昧? 犹记书中"白茶"一节,言其"无膏油之性",如高人隐士。而今市面所谓白茶,多经人为做旧,以充老茶,欺世盗名。茶道之衰,可见一斑。宋时点茶讲究"候汤最难",今人但求快捷,电水壶一按即得,谁还守着炭火候那"蟹眼鱼目"?徽宗笔下"色香味"三绝之说,在今日商业炒作下,竟成了标榜高价的噱头。 最令人怅惘者,莫过于书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语。当今茶席之上,多的是夸夸其谈之辈,少的是静心体味之人。茶器越买越贵,茶道越行越远。我曾见有人以万元茶具待客,却连基本的温杯洁器都不懂,实在可笑。 夜深独坐,按书中所载试点一盏,水沸沫饽,香浮几案。忽然惊觉,我们与古人之间,隔着的岂止是千年时光?更是那份对茶的敬畏之心。《大观茶论》摆在案头,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这个浮躁时代里,我们丢失的从容与专注。茶道衰微若此,不知是茶辜负了人,还是人辜负了茶?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7027
古之茶人饮茶,在于明心见性,涤虑清神,体味天地之精妙。今之饮茶者,在于炫耀身价,比拼茶具,追逐名山,贪享口腹之欲。古之茶人更重茶道真谛,如陆羽,居山野,粗茶淡饭,人不解其趣,羽独得其乐。今之饮茶者将茶事作为社交攀附之工具,为求名利,趋炎附势,全然失却茶之本味。 今读宋徽宗《大观茶论》,深感其言至今犹未过时。如论采茶之时,需待露未晞,日未中,此理至今茶农犹遵。如论碾茶之法,需轻推慢转,保留真味,现代制茶工艺仍以此为要。如论点茶之技,需手法娴熟,水温得宜,今日茶艺师无不奉为圭臬。 当今茶事,多流于表面,求奇斗艳,失却本真。茶会上常见夸夸其谈之辈,以高价茶显摆,以名器炫耀,全然不解茶中三昧。每见此景,真懂茶者无不叹息。茶本清雅之物,却被用作争名逐利之具,实在可惜。 《大观茶论》中所述茶理,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如论水质,需清冽甘滑;如论火候,需文武得宜;如论茶器,需洁净雅致。这些道理,至今仍是茶人必修之课。可惜今人多不愿潜心研习,只求速成,以致茶道精髓日渐式微。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66240
从《大观茶论》中读来,随着茶龄的增长,越发体会到宋徽宗笔下茶道的精微之处。人在浮躁的尘世中,最难保持的莫过于那份专注与静气,而这正是茶道最珍贵的真谛。宋徽宗对"点茶""候汤"的论述,看似讲技法,实则蕴含处世之道。想到陆羽《茶经》与蔡襄《茶录》,宋代文人对茶事的钻研确实到了极致。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宋人生活的雅致,也能理解徽宗追求完美的执念。只是过于讲究反倒失了茶的本真,能理解其追求,却更觉大道至简。虽是论茶,也可借以观照当下生活,体会"静中求动"的智慧,在繁忙中寻得片刻安宁,于茶香里悟出几分人生。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