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古之农人耕田种地,为的是养活一家老小,顺带交些粮税。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土地打交道一辈子。今之农人却总想着怎么用最少的地种最多的庄稼,怎么让庄稼长得更快更壮。他们用各种化肥农药,地里再也见不到蚯蚓,连田埂上的野花都死绝了。 从前种地讲究时节,春种秋收,冬藏夏耘。现在大棚里什么季节都能种,番茄挂在枝头却没了从前的味道。老人们说土地累了,可没人听得进去。年轻人宁愿去城里打工,也不愿意守着几亩薄田过活。 读《农桑辑要》时,看到里面记载的耕作方法都很简单。不用什么机器,也不用什么化学药品,就是顺应天时地利。可现在的田地早就不是从前的田地了,书里说的那些法子,放在今天怕是行不通。 书里还写着怎么养蚕缫丝,怎么选种留种。这些手艺现在都快失传了。镇上最后一家缫丝厂十年前就关门了,如今连蚕种都难买到。种子公司每年都推出新品种,农民自己留种反而成了违法的事。 最让人难受的是书里描写的田园生活。邻里互相帮忙收庄稼,谁家有了好收成请大家吃饭。现在一个村的人都认不全,地里干活的全是雇来的外乡人。农机开过田埂时扬起满天尘土,却再也没人站在田埂上拉家常了。 有时候站在田边发呆,不知道这样的变化到底好不好。粮食产量确实上去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翻开《农桑辑要》,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可这扇门后的世界,我们永远都回不去了。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