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相马经
相马经

相马经

伯乐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我国现存最早的相马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孙阳(伯乐)撰。成书于公元前168年以前。该书总结了以往及当时相马家的经验以及作者自己在相马实践中的体会。介绍了关于马的外形学的知识和理论,揭示马体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马体内外联系,阐述如何根据外形识别牲畜的优劣和选留种畜,指出相马中的一些关键。该书对后世相马术和良马培育颇有影响,奠定了我国相畜学的基础。
更多
书评  · 6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75032
中国古代相马术的集大成者《相马经》,被奉为相马领域的圭臬之作,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相马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这部号称能够"识千里马于牝牡骊黄之外"的典籍,在历代马政中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有多少是正面的,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翻阅这部所谓的经典,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想象力确实丰富。作者将大量似是而非的经验之谈包装成金科玉律,把主观臆测当作客观真理,字里行间充斥着玄之又玄的表述。那些所谓的"马相"标准,不过是把一些偶然现象强行归纳成必然规律。更可笑的是,书中那些矫揉造作的韵文,读来拗口至极,却偏要标榜"文采斐然"。 书中对马匹的评判标准简直令人发指。说什么"目如悬铃"便是良驹,难道眼睛大就一定能跑?道什么"蹄如累曲"才算上乘,这跟马蹄的实际功能有什么关系?最荒谬的是用毛色来判定马的品性,这种以貌取"马"的论调,与以貌取人有何区别?把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说法奉为圭臬,难怪中国古代相马术始终停留在蒙昧阶段。 更值得玩味的是书中的价值取向。通篇都在教导人们如何识别"千里马",却从不关心如何培养千里马。这种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恰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功利主义本质。作者似乎忘记了,真正的良驹需要的是伯乐的耐心培育,而不是简单的贴标签。 (战国时期)伯乐自称能识千里马,可翻开历史,他相中的"千里马"到底有几匹真正名留青史?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这种自相矛盾的记载,恰恰暴露了相马术的虚妄本质。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讽刺这部伪经典:"相马不相皮,相人不相衣。"可惜的是,《相马经》恰恰是最喜欢"相皮"的那一类。读罢全书,不禁让人感叹:若是古人把研究相马的精力用在实实在在的养马技术上,中国马政又何至于停滞不前?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6060
这书真牛,养马必读。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相马经》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