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7949
2025年09月04日
翻开这部沉重竹简的瞬间,仿佛能嗅到春秋战场的硝烟与青铜酒器的醇香。左丘明以失明之目洞见三百年的兴衰更迭,那些被虫蛀的竹简上,密密麻麻刻着多少王侯将相的宿命。在"春秋三传"中,《左传》像一柄青铜剑,既锋利得能划破历史伪饰,又沉重得让后来者难以完整托起。 当晋楚争霸的烽火在字里行间燃烧时,我总在思考:这些被反复描摹的会盟与征伐,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那些被浓墨重彩记载的"礼崩乐坏",是否正是人性在权力面前的永恒困境?郑庄公"克段于鄢"的兄弟阋墙,齐桓公"尊王攘夷"的霸业浮沉,每个故事都像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华丽之下藏着令人战栗的真相。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双看不见现世的眼,反而看透了千年不改的人心。 那些精心设计的辞令最令人着迷又困惑。子产铸刑书时的慷慨陈词,烛之武退秦师时的层层剖析,言语间藏着比刀剑更锋利的机锋。但越是细读越觉得迷茫:当晏婴用"踊贵履贱"讽谏齐景公时,究竟是智者的讽谏艺术,还是士大夫最后的挣扎?那些被后世奉为典范的外交辞令,在当时的血雨腥风中究竟能改变多少? 与其他史书相比,《左传》的笔法像一把双刃剑。既有"郑伯克段于鄢"的春秋笔法,又有"晋灵公不君"的直书不讳。这种矛盾让整部作品充满张力,就像青铜鼎上并存的云雷纹与夔龙纹。杜预说它"艳而富",我却觉得更像是用华丽锦缎包裹着的冰冷匕首。那些被反复引用的"君子曰",究竟是左丘明的史家坚守,还是身处乱世的精神避难所? 在深夜重读"城濮之战"时,忽然明白这部作品最震撼之处在于其不确定性。当晋文公"退避三舍"时,没人能预料这是谋略还是怯懦;当楚成王"问鼎中原"时,谁又能说清这是野心还是天命?这种历史的暧昧感,恰如青铜器氧化后形成的斑驳青绿,让真相永远蒙着迷雾。或许正如钱穆先生所言,读《左传》"如观弈棋",我们永远只能看到落子,而无法参透棋手全部的谋算。
左传
知书房
左传
左丘明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谷梁传
知书房
谷梁传
谷梁赤 著
《春秋》三传之一。又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在三传中与《公羊传》同属今文经学,重在探求《春秋》的大义。相传为鲁人谷梁赤所著,故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杨士勋疏以为《谷梁传》出于子夏,清末廖平以《谷梁传》同《公羊传》、《左传》皆出子夏,近人考证《谷梁传》出于《公羊传》之后。西汉才著为竹帛。西汉戾太子曾好《谷梁传》,宣帝时一度立于学官, 但除此外一直未被立于学官。汉代以后,研治《谷梁传》更少。历代比较重要的注释只有几种,如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清钟文烝《谷梁补注》、廖平《谷梁古义疏证》。
孝经
知书房
孝经
孔子 著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全书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经中篇幅最短,但依然为一本独立的经书。可见儒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视之神圣,故孝经在古代亦常获赋予宗教意味,而用于祈祷,驱邪,治病等。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书中首次将忠君和孝顺连结起来,认为有“孝道”的人才能尽“忠”;书中还对不同等级的人规定了不同的行“孝”内容,比如天子的“孝”要博爱要能感化百姓;而卿大夫的“孝”要在行动、言语、服饰上都要合乎礼节,起到榜样作用;而普通老百姓则需做到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名誉,节省用度,使父母衣食无忧。
玉篇
知书房
玉篇
顾野王 著
南朝梁陈之间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所撰写的一部字书。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博学经史,擅于文字音义。《玉篇》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共30卷,收字16917个,是继《说文》之后一部按汉字楷书形体编排的重要字典。顾野王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综合群书,网罗诸家学说,从而澄清是非,纠正错误。他在叙中说:“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玉篇》制,文字之训以备。”原本《玉篇》收字16917个,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解说颇详。对字形,注重篆隶的变迁。释字以音义为主,词义不明时,还有顾野王按语。异体字附在后面,注明另见。因原本已佚,留世只有若干残卷。此书在唐宋间曾经多次修订、增补。流传至今的是唐上元元年(674)富春孙强增字减注本。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陈彭年、吴锐、邱雍等又据孙强本重修,改名《大广益会玉篇》。
精选书评
知书客821399
左传像一面蒙尘的镜子,照出春秋的乱象却看不清方向。左丘明写战争写盟约,写君臣的算计,写小国的挣扎,可谁又能说清这乱局里到底什么是道义?晋楚争霸像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今天你赢明天我赢,打来打去死的都是普通人。那些被记下的忠臣与叛徒,真的有那么分明吗?读到最后只觉得满纸都是权谋,却找不到出路在哪里。
左传
知书房
左传
左丘明
知书客895821
史宗,春秋之豹变!妙也、绝也、奇也!可逐篇细品,可通贯长观,可当兵法读,可作政鉴看。得意时宜读,失意时更宜读。王侯将相能取经,贩夫走卒亦能取经。国运衰微时需读,国运昌盛时尤需读。祭天不如知天,尊贤不如识贤。识贤之镜!左氏以刀笔为鼎鼐,烹出三百年兴亡滋味,今人捧卷犹闻青铜编钟在耳——只是那钟声里,分明渗着血色。
左传
知书房
左传
左丘明
知书客398376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以如椽巨笔勾勒春秋大义之磅礴气象,可谓一字千钧。其叙事如棋盘布子,君臣兵戈皆成妙着;论理似青铜铸鼎,礼乐征伐尽显纹章。比之当代史著,犹见上古史官铸就的这面青铜镜,既照见"郑伯克段于鄢"的人性幽微,又折射"晋楚城濮之战"的天下棋局,终使刀光剑影的春秋霸业,皆化作字里行间的永恒风景。
左传
知书房
左传
左丘明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