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孝经
孔子

孝经

孔子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全书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经中篇幅最短,但依然为一本独立的经书。可见儒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视之神圣,故孝经在古代亦常获赋予宗教意味,而用于祈祷,驱邪,治病等。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书中首次将忠君和孝顺连结起来,认为有“孝道”的人才能尽“忠”;书中还对不同等级的人规定了不同的行“孝”内容,比如天子的“孝”要博爱要能感化百姓;而卿大夫的“孝”要在行动、言语、服饰上都要合乎礼节,起到榜样作用;而普通老百姓则需做到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名誉,节省用度,使父母衣食无忧。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17282
孔子的《孝经》里反复强调"孝"这个概念。"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出现在开篇,直接点明孝道是道德的根本。这种说法不是随便提出的,而是孔子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生活的时代礼崩乐坏,需要重新建立道德标准。所以他把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的开始。这句话很简单,但包含深刻道理。人活着首先要爱护自己,因为生命是父母给的。这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最基本的要求。 书中还提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说明孝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孔子认为真正的孝子要让父母以自己为荣。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有道理。 《孝经》用"孝"字贯穿全书,从照顾父母到忠于君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孔子精心设计的。他想通过孝道来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6893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11252
《孝经》虽仅千余言,而圣教大端已粲然具备。其言亲爱恭敬,始于事亲,终于立身,实为万世人伦之根本。孔子以浅近语道精微理,使人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后世帝王列之学官,童子诵习,良有以也。每逢翻阅,总觉字字如珠玉落盘,叮当作响,非但启人孝思,更能润泽心田。圣人之文不尚华藻,而自有打动人处,此中三昧,愈品愈觉其妙。
2025年07月2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75166
翻开《孝经》,很多人都在讲孝顺的道理。我却觉得困惑,孔子说了那么多,怎么现实中的孝道越来越难做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阂好像越来越深。古人说孝是天经地义,现在的人却总是在算账。书里写的那些规矩,放在今天的社会里,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孔子讲得很明白,可是我们的生活变得太复杂了。每次看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心里就特别沉重。
2025年07月2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1236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2025年07月2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