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54385
2025年07月05日
自暮春至仲夏,历时四月方得阅尽陶氏此书。草木虫鱼诸部最见功力,余皆草草浏览而已。弘景熔铸古今,折中群说,辨药性之真伪,明疗疾之旨归,可谓医道之津梁。然其分类稍嫌芜杂,引文亦偶有失考,未免白璧微瑕。至若文辞之简净,义理之周洽,则犹是六朝人本色也。甲午长夏观堂漫笔于钱塘江畔。
本草经集注
知书房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知书房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著
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撰著的中医书。又称《伤寒卒病论》。共16卷。约成书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为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经典著作之一。原书共包括伤寒论治和杂病论治两部分。问世之后,很快散失,后经晋代王叔和等人搜集整理,编次为《伤寒论》(系原书中的伤寒论治部分)和《金匮要略方论》(系原书中的杂病论治部分)两本书,流传于世。
褚氏遗书
知书房
褚氏遗书
褚澄 著
南齐褚澄撰。全书1卷。凡10篇:受形、本气、平脉、津液、分体、精血、除疾、审微、辨书、问子。是作者有关经验、理论、心得体会、验案等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其中,受形、精血、问子3篇讨论了性医学、性保健。如“精血篇”指出:“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其精不出,内败小便,道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愈欲大小便,愈便则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10年,思男子合亦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无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后世在其启发下,总结出老人淋这一性医学所特有疾病的因机证治。同时,对男女性生活乖舛所产生病机也作了中肯分析,累为后所引用。“问子篇”云:“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此观点与现代优生优育学思想一致,具有科学的内涵。本书之所以称为遗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唐末黄巢发冢,得石刻医书,弃之。僧人义湛抄录其文,复经他人刊刻于世,故名《褚氏遗书》。谢观谓此书为“唐末五代人所伪造”,待考。有1985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饮膳正要
知书房
饮膳正要
忽思慧 著
《饮膳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撰,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全书共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讲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饮食卫生与营养保健专著,对于研究中国的的医药科技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选书评
知书客364093
有人从《本草经集注》里看到草木金石的精微药性。有人看到方剂配伍的严谨法则。而我翻开这本医书,感觉像在听一位老大夫耐心讲解,告诉我每种药材的性格脾气,教我怎样治病救人。这本书不只是记录药方,还告诉我们治病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传统智慧更应该被珍惜。我们的中医文化深厚博大,值得好好传承下去。
本草经集注
知书房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知书客873840
奇书也,岐黄之术的巅峰!妙哉、精哉、绝哉!病人读康复,医者读精进。坐诊时可读,著书时也可读。老者可拾慧,少年可得智。困顿时解迷津,顺遂时更清明。求药不如识药,治病不如懂病。三寸银针,百草为兵,天地为医箱。此书在手,何须慕扁鹊?一卷在握,便是良医入门处!读此书,病不得你,你却可得百病之秘。不是郎中,胜似郎中!
本草经集注
知书房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知书客442864
读完《本草经集注》后,感觉有点糊涂。陶弘景整理前人经验,又加入自己的见解,但药材分类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他的方法看似系统,可实际使用时却不太方便。有些药的功效讲得很模糊,甚至互相矛盾。后人尊他为药学大家,但我觉得他的理论未必全对。面对这些古老的文字,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困惑。也许在那个年代,医药知识本来就很难讲清楚吧。
本草经集注
知书房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