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86937
2025年09月04日
说起来很遗憾,直到三十岁这年我才第一次完整读完《清史稿》。感到历史就是历史,其中记载之详细,几乎没有遗漏的地方;文字之严谨,经得起时间检验;人物之复杂,每个选择都有原因;事件之真实,前因后果清清楚楚。 回想以前,总觉得这类史书枯燥难懂,现在看来其实是当年的我读不懂厚重的历史,这明明就是一部很好的纪传体史书和史料汇编。书里很多人物都让人思考,我想这些人之所以让人思考是因为他们的处境就像走不出的迷宫。迷宫没有出口,这种困境就像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的无力、吴三桂反复抉择的痛苦、年羹尧功高震主的危机、和珅权倾朝野的隐患、林则徐虎门销烟后的无奈。试想如果崇祯成功中兴明朝、如果吴三桂没有引清兵入关、如果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得到支持,那么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在后人眼中的形象,会比现在更好吗?所以我在想,是进退两难的处境、艰难的选择,以及明明有机会改变却最终失败的结局,让我们不断讨论他们,并设想各种可能性。 如果崇祯没有杀袁崇焕,如果吴三桂坚持抗清,如果林则徐得到更多时间,清王朝的命运会怎样?在这种反复推敲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不断变化,直到成为一个个值得深思的案例。
清史稿
知书房
清史稿
赵尔巽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新唐书
知书房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 著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欧阳修与宋祁皆有排佛的倾向,故《新唐书》不见玄奘、一行等佛门之事迹,无以反映盛唐时期的佛教史实。
史记
知书房
史记
司马迁 著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精选书评
知书客753885
去岁霜降时节始读《清史稿》,今岁暮春方竟全帙,其间数度掩卷长思。列传犹见气骨,本纪颇存法度,而志表则略显芜杂,盖因成书仓促之故。然三百载兴替尽收眼底,庙堂运筹与草野悲欢并陈,令人生"眼看他起高楼"之叹。赵尔巽辈虽囿于时代,然能存一代信史,使后人得观盛衰之迹,其功固不可没。辛亥仲春观堂识于沪上。
清史稿
知书房
清史稿
赵尔巽
知书客345439
《清史稿》读了三遍,每次都有新发现。大家都在讨论清朝的兴衰,我却更在意那些默默无闻的史官。他们顶着压力记录真相,实在难得。统治者总喜欢听好话,但他们还是坚持写实。从这些细节里能看到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赵尔巽主持编修时已经年迈,能完成这部巨著很不容易。历史就是这样,越是真实的记录越能打动人。
清史稿
知书房
清史稿
赵尔巽
知书客655327
《清史稿》详细记录了清朝的兴衰,内容很全面。清朝的前期很强大,康乾盛世时国家繁荣,经济文化发展得很好。到了后期,清朝逐渐衰落,面对内忧外患,最终灭亡。这本书的文字比较简洁,史实也很可靠,可以作为研究清朝的重要资料。阅读过程中会发现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对了解历史很有帮助。总体评价是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清史稿
知书房
清史稿
赵尔巽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