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85046
2025年09月04日
"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续画品
知书房
续画品
姚最 著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故继《古画品录》而作 《续画品》。《续画品》只叙年代,不分品第,以梁元帝始,于解倩终,共录二十人。其中论断既有一人一论,亦有二人、甚至三人一论,如嵇宝均与聂松二人一论,释僧珍和释僧觉二人一论,释迦佛陀、吉底惧及摩罗菩提为三人一论,共存十六则论断。有人名下附有标注,如第一条“湘东殿下”下注曰:“梁元帝初封湘东王,尝画芙蓉图、醮鼎图。”似这类注释尚属姚氏之本文。而如 “张僧繇”条下之“五代梁时吴兴人”则绝非姚氏所注,为后人传抄时增益。姚最对二十位画家之论评多则五六行,少则三四句,气体雅隽,骈词俪句,辞采秀丽,但其内容单薄,不成系统,故被张彦远之 《历代名画记》讥为浅薄漏略,亦是实词。《续画品》 有明刊本、《画苑》本、《津逮秘书》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 本、《美术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四库全书》 本。
艺舟双楫
知书房
艺舟双楫
包世臣 著
清包世臣 (1775-1855)撰。系文艺、书学论著。6卷,为 《安吴四种》之一。前4卷论文,后2卷论书,故称 “双楫”。世臣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世称“包安吴”。嘉庆举人,官新喻 (今江西新余) 知县,关心时政,主张抗英。此书多论古文作法和他的崇尚,也录所作书序、碑传等。论书分为 《述书》上中下、《论执笔法》、《历下笔谈》、《论书绝句》、《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等,阐述学习书法的经验和体会,评论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和书法之优劣得失及金石碑版,辨析详博。下卷有辨误,及删定之 《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等,提倡碑学,贬抑帖学,影响了清代后期以至今日的书风。世臣于文章书法自视甚高,品评作品好为高论,自成一家之言。后来康有为撰 《广艺舟双楫》6卷,发扬世臣表彰北碑之意,攻击帖学,提创碑版,碑书文字益为世人所重。本书有《艺术丛书》、《艺术名著丛刊》等本,近年有影印本面世。
论用笔十法
知书房
论用笔十法
张怀瓘 著
一卷。唐·张怀瓘撰。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归纳出用笔之规则,共十项。所列用笔十法为: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了变转。每项规则之下均有解释。提出“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等书法笔势的审美原则。强调上下偃仰离合、阴阳左右相应的辩证法审美范畴。
精选书评
知书客188629
妙哉!这本《画山水序》,道尽天地文章。临摹可参,意会尤佳。清晨可读,夜半亦宜。画师能悟其笔法,凡人能得其神韵。失意时读来豁达,得意时读来自省。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皆是胸中丘壑。真乃"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境界!学画不如品画,品画不如忘画。忘形取神,方得三昧。一卷在手,万壑松风扑面来,快意人生不过如此!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知书客261156
这是山水画的理论书,但真的有用吗?现在的画家还看这个吗?内容全是古代的东西,现代人看得懂吗?说得很玄,实际怎么画却没说清楚。画山水的道理真有那么复杂?普通人学画需要知道这些吗?古代大师的技法现在还能用吗?这本书的地位很高,但适合现在的初学者吗?可能对研究历史的人重要,对想学画的人帮助不大。理论再好,不实践也没用。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知书客449454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游心太玄,纵意丘壑。" ——《画山水序》中这句超然物外之语,恰似一卷水墨在宣纸上晕开的刹那,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的美学真谛展现得淋漓尽致。宗炳以老庄哲思为骨,用禅悟之笔勾勒出"澄怀味象"的艺术境界,让后世窥见文人画"咫尺万里"的玄远意趣,那并非对自然的简单摹写,而是心灵与造化的共鸣交响。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