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说来惭愧,翻开《魏武帝集》时,我竟带着几分不情愿。朋友极力推荐说这是"乱世枭雄的内心独白",可我总觉得,读曹操就像在品一杯掺了泥沙的老酒,辛辣中总带着令人不适的颗粒感。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八个字刺得人眼睛发疼。年轻时初次读到,以为是霸气的处世哲学,现在重读却品出更多意味。这哪里是什么英雄气概?分明是给自私裹上的华丽外衣。更讽刺的是,当他在《蒿里行》里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时,可曾想过自己正是制造这些惨象的推手之一?这种分裂感让人如鲠在喉。 最令我不适的是那些标榜"唯才是举"的文书。表面看是打破门第的进步主张,细究之下不过是权谋家的用人术。就像现代某些老板高喊"狼性文化",实则是为榨取员工价值找的漂亮借口。建安七子的遭遇就是明证——所谓爱才,终究敌不过猜忌的匕首。这种伪善比纯粹的恶更令人齿冷。 不过必须承认,曹操的文学造诣确实惊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浑,这些句子就像他性格的碎片,闪耀着真实的光芒。可越是如此越让人惋惜,若是他把这份才情全部用在建设而非破坏上,该留下多少真正的瑰宝? 读完整部集子,我合上书页时竟有种解脱感。那个在月下横槊赋诗的枭雄形象,终究抵不过史书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霾。也许我们不该用现代道德苛责古人,但当我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看到他反复强调自己"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时的矫饰,还是忍不住摇头——这分明是活在自我欺骗里的权谋家最后的狡辩。
魏武帝集
魏武帝集
魏武帝集
曹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洛神赋
洛神赋
洛神赋
曹植  著
辞赋名篇。三国魏曹植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此赋当作于黄初四年(223)。曹植入朝后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联想起洛水神女宓妃的传说,受到宋玉《神女赋》的感发,虚构人神相爱的悲剧,以寄托情志。赋文围绕人神相爱的主线,分成六层。先写发现洛神的经过;其次写洛神的体态容貌美,这是全文描写最为精采的部分,作者从姿态美、容貌美、情态美、服饰美、行为美五个方面毕呈神女的魅力,为相慕作了铺垫;其次写君王对洛神的爱慕;其次写洛神受到感动而深切地爱慕君王,将人神相爱推向高潮;其次写洛神被迫离去的悲剧;最后叙述离开洛川,照应首段。此赋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感甄说,见《文选》李善注引《记》:甄逸女本为曹植所求,后为曹丕所得,谗死后,曹丕将其枕赍曹植,植过洛水有怀而作《感甄赋》,魏明帝改为《洛神赋》。后世多不取此说。二是寄心君王说。赋文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本文的主题当是以“人神道隔”的悲剧,曲折地表达求试不可、壮志难酬的不幸身世。赋文描写细腻而生动,如写神女之美,广比博喻,多面烘托,穷形尽貌。此赋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最能体现曹植“文才富艳”的创作特色,其影响巨大。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曾书写过《洛神赋》,画家顾恺之也有传世的《洛神赋图》。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