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87944
2025年09月04日
说来惭愧,翻开《魏武帝集》时,我竟带着几分不情愿。朋友极力推荐说这是"乱世枭雄的内心独白",可我总觉得,读曹操就像在品一杯掺了泥沙的老酒,辛辣中总带着令人不适的颗粒感。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八个字刺得人眼睛发疼。年轻时初次读到,以为是霸气的处世哲学,现在重读却品出更多意味。这哪里是什么英雄气概?分明是给自私裹上的华丽外衣。更讽刺的是,当他在《蒿里行》里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时,可曾想过自己正是制造这些惨象的推手之一?这种分裂感让人如鲠在喉。 最令我不适的是那些标榜"唯才是举"的文书。表面看是打破门第的进步主张,细究之下不过是权谋家的用人术。就像现代某些老板高喊"狼性文化",实则是为榨取员工价值找的漂亮借口。建安七子的遭遇就是明证——所谓爱才,终究敌不过猜忌的匕首。这种伪善比纯粹的恶更令人齿冷。 不过必须承认,曹操的文学造诣确实惊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浑,这些句子就像他性格的碎片,闪耀着真实的光芒。可越是如此越让人惋惜,若是他把这份才情全部用在建设而非破坏上,该留下多少真正的瑰宝? 读完整部集子,我合上书页时竟有种解脱感。那个在月下横槊赋诗的枭雄形象,终究抵不过史书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霾。也许我们不该用现代道德苛责古人,但当我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看到他反复强调自己"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时的矫饰,还是忍不住摇头——这分明是活在自我欺骗里的权谋家最后的狡辩。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让县自明本志令
知书房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著
曹操著。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收于《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建安十三年任丞相,遂总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因而招致朝野谤议,说他将篡汉自立。为此,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颁发了这篇文告。题目系后人所加。说明其志向是随时势地位变化的。最初不过想作个好郡守;任典军校尉后也只想封侯作征西将军;镇压黄巾起义、平袁术、袁绍、刘表后,位极人臣,才以平天下为己任,并无不逊之心。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又说,曹操的“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刘盼遂、郭豫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说:“本文是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表明自己没有废汉自立之心的一篇文告。文章严峻而包含着浓厚的感情,与一般文告不同。”此篇是曹操后期散文的代表作。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著
辞赋名篇。三国魏曹植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此赋当作于黄初四年(223)。曹植入朝后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联想起洛水神女宓妃的传说,受到宋玉《神女赋》的感发,虚构人神相爱的悲剧,以寄托情志。赋文围绕人神相爱的主线,分成六层。先写发现洛神的经过;其次写洛神的体态容貌美,这是全文描写最为精采的部分,作者从姿态美、容貌美、情态美、服饰美、行为美五个方面毕呈神女的魅力,为相慕作了铺垫;其次写君王对洛神的爱慕;其次写洛神受到感动而深切地爱慕君王,将人神相爱推向高潮;其次写洛神被迫离去的悲剧;最后叙述离开洛川,照应首段。此赋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感甄说,见《文选》李善注引《记》:甄逸女本为曹植所求,后为曹丕所得,谗死后,曹丕将其枕赍曹植,植过洛水有怀而作《感甄赋》,魏明帝改为《洛神赋》。后世多不取此说。二是寄心君王说。赋文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本文的主题当是以“人神道隔”的悲剧,曲折地表达求试不可、壮志难酬的不幸身世。赋文描写细腻而生动,如写神女之美,广比博喻,多面烘托,穷形尽貌。此赋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最能体现曹植“文才富艳”的创作特色,其影响巨大。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曾书写过《洛神赋》,画家顾恺之也有传世的《洛神赋图》。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精选书评
知书客246340
自庚辰仲春始,历三月而竟《魏武帝集》。操诗多慷慨悲凉,观其《短歌行》《龟虽寿》诸篇,气韵沉雄,骨力遒劲,洵为建安风骨之冠冕。然檄文表令间,权谋机变处,不免露枭雄本色。余独赏其《述志令》坦荡如话,较之《让县自明本志令》更为率真。集中诏令多有后人窜入者,读者当以裴注为权衡。辛卯初夏 筱堂校毕记于吴门南窗。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知书客936451
魏武遗墨,雄浑如涛!此集读来,如饮陈酿,愈品愈醇。慷慨时宜读《短歌行》,困顿时当看《龟虽寿》,快意时最合《观沧海》。乱世枭雄笔走龙蛇,竟藏赤子之心。金戈铁马中见风骨,横槊赋诗处显神韵。治国可学其气魄,修身当效其率真。帝王文章竟能如此通透,真乃千古一绝!顺手翻来皆是金石之声,静心细品更觉气象万千。不读此集,何以谈英雄?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知书客18251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部《魏武帝集》正是曹操雄才大略与慷慨悲凉的真实写照,其诗文如刀剑般锋锐,又似江海般壮阔,在豪迈与苍凉之间,展现出一代枭雄的胸襟与气魄。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乱世英雄的权谋机变,更是一位伟大诗人对生命、对理想的深情咏叹。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