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36451
2025年08月01日
魏武遗墨,雄浑如涛!此集读来,如饮陈酿,愈品愈醇。慷慨时宜读《短歌行》,困顿时当看《龟虽寿》,快意时最合《观沧海》。乱世枭雄笔走龙蛇,竟藏赤子之心。金戈铁马中见风骨,横槊赋诗处显神韵。治国可学其气魄,修身当效其率真。帝王文章竟能如此通透,真乃千古一绝!顺手翻来皆是金石之声,静心细品更觉气象万千。不读此集,何以谈英雄?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著
辞赋名篇。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帅群臣,横渡黄河,行幸河东祭祀后土。“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汉书》扬雄“自序”)。天子追踪殷周之墟,遥思尧舜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上《河东赋》以劝。此文可分为三段:开段为前引,写暮春谒神于河东,形容车驾旌旗之盛。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览介山,思晋文公及介子推;追慕大禹疏决龙门;登历观(山西永济县山名)而望舜之所耕。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项羽败处)南巢(夏桀败处)相较,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于是天子乘翠龙,渡大河,登华山,该地祥云迎,甘雨降,天子遂叱风伯,呵雨师,大致斥令制风制雨。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然细绎全文,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姚鼐《古文辞类纂》评云:“《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此文(《河东赋》)法之,借行游为喻,言以天道为车马,以六经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全文仿《楚辞》体,亦融合散体之字句。《汉书·扬雄传》所收录之四赋,《文选》仅此篇未录,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曾国藩家书
知书房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著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精选书评
知书客201935
看了真想吐,虚伪之主的大作。哀哉、悲哉、恨哉!能烧了就烧了,能扔了就扔了。高兴时不看,生气时更不看。坏人能学两招,好人看了更糟。走投无路时不能读,得意忘形时更不能读。信曹操不如信狗,学权术不如学做人。作恶之书!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知书客793886
自去岁冬至今春,断续读罢此集,前后凡百余日。集内诏令书表,多涉军国要务,间有乐府诗歌,皆慷慨沉雄之气。武帝才略盖世,而诗文亦自不凡,"对酒当歌"之咏,至今犹脍炙人口。然细究其文辞,时有斧凿之痕,不若铜雀台上诸子之自然流丽。盖乱世英豪,虽擅文墨,终不能专力于此也。 壬寅仲春筱堂记于钱塘。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知书客201571
翻开《魏武帝集》,别人常夸曹操用兵如神、文采飞扬。我却觉得他对待人才的态度更值得琢磨。他是个掌权者,但能放下架子,三次发布求贤令,甚至重用曾经反对自己的人。这种气度在乱世中很少见。很多人只看他的奸雄一面,忽略了他其实很会用人。曹操的用人之道,对今天的领导者也有启发。
魏武帝集
知书房
魏武帝集
曹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