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49934
2025年09月03日
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月"的意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短短二十余字里没有直接写月,却让人读出了月色下那份刻骨的思念。沈复笔下的月亮总是与芸娘相连,他们曾在月下对酌,在月夜泛舟,这些细碎的日常被月光镀上了一层永恒的哀愁。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让读者在平淡叙述中感受到情感的暗涌。 书中那些被反复描摹的生活片段——插花、品茶、游园,看似闲适,实则暗藏着一个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当沈复写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文人的闲情逸致,更是一个始终在现实与理想间徘徊的灵魂。这种矛盾感恰恰构成了《浮生六记》最独特的气质,它既是对美好生活的记录,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悼词。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在《浮生六记讲演录》中曾指出,沈复的写作有一种"将生活艺术化"的倾向。这种特质让《浮生六记》读来既像一首抒情诗,又像一幅工笔画。当我重读"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样的句子时,总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种带着苦涩的满足感。或许正是这种复杂的情感层次,让这部两百年前的作品至今仍能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著
宋末元初邓牧著。一卷。以“伯牙鼓琴”故事作为书名,是因作者认为知音难遇,故以俞伯牙自命,希望世人能像钟子期那样“被琴绝弦”,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原有诗文六十余篇,现仅存文三十一篇、诗十三首。自序中称知音难觅,故托“伯牙鼓琴”故事以为书名。书中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初步的民主思想。《君道》、《吏道》诸篇对封建帝王和贪官酷吏进行了大胆的抨击,对人民的反抗斗争深表同情,说:“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二戒》篇影射元统治者为“狗”,指出人不能对“狗”妥协。《见尧赋》等篇幻想恢复尧舜时代“君民间相安无事”的长治久安社会,提出“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的社会理想。有《知不足斋丛书》本,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岂之、刘厚祜标点本。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写宋玉为楚襄王述说,楚国先王游于高唐之台时,曾梦见巫山之女,“王因幸之”。此女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听罢,便令宋玉撰《高唐赋》。赋先写高唐之大,登岩眺望,可观百谷汇集。然后写树木郁盛,奇葩覆盖,盘石险峻。又写花卉香草,斗艳吐芳,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再写当年的游仙方士以及礼神、打猎的情景。这篇赋等于引导楚王游览了一趟高唐。最后讲“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即所谓“曲终奏雅”,稍进讽谏之意。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指出宋玉的赋,“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这两大特点,在《高唐赋》中充分地显现出来。历代学者对宋玉《高唐赋》及其他几篇赋的真伪,提出过一些疑问,认为当出于汉武帝以后人的假托,但无确据。《高唐赋》对汉赋影响较大,所述高唐神女的故事,在后世读者中流传颇广,以至历代文学作品中常以“巫山云雨”来比喻男女情爱。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著
古代艺术美学著作。三国魏晋嵇康撰。其美学观点认为,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强调音乐具有永恒魅力,无盛无衰,令人不厌不倦。高度赞扬音乐的感人力量:“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从重雅轻俗的美学思想出发,要求琴家保持“旷远”、“渊静”、“放达”的审美心胸,并阐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各种现象变化,都由乐器的物质结构所形成,即由于“器和”、“张急”、“间辽”和“弦长”所产生的“响逸”、“声清”、“音痺”、“徽鸣”等现象,而乐器本身则总是保持其“洁净”、“端理”、“和平”的原貌。又从“怀戚者”、“康乐者”、“和平者”说明各种主观情感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感受不同,而音乐本身仍只以“中和”来统物感人。其美学观点,反映了艺术走向自觉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价值自身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于寓教于美的艺术文学观点的一种批判与背离。有戴明扬《嵇康集校注》,所据明黄省曾嘉靖乙酉年(1525年)仿宋刻本;鲁迅手校《嵇康集》影印本;《文选》李善注本;《嵇康·声无哀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中国古代乐论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精选书评
知书客396299
沈复的《浮生六记》前四记写得细致,后两记是伪作,不用多看。书中写夫妻生活,记贫贱日子,感情真实,细节生动,让人想读下去。沈复这个人有才气,有闲情,但有时候太顾自己,不太想别人。文字写得清淡,不夸张,反而显得实在。不过书里有些地方太琐碎,读到后面觉得累。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特别的书,能让人记住。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知书客645438
余尝读《浮生六记》,每掩卷而叹。沈三白以细腻之笔,摹写家常琐事,却于平淡中见性情,于细微处得天趣。其记闺房之乐,则缠绵悱恻;绘山水之游,则清旷绝俗。后两记虽为后人伪托,然前四记已足见其才情高致。文笔如行云流水,不加雕饰而自显风流。人生得此笔墨传世,纵使布衣蔬食,亦可谓不负此生矣。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知书客192546
绝妙小品,清人沈复之人生实录。悲中见喜,喜中含悲,读之令人又笑又叹!少年情事可读,中年困顿可读,老年淡泊更可读。闺房之乐,贫贱之欢,人生况味尽在其中。夫妻对酌时宜读,独坐灯下亦宜读。功名富贵不如赏心乐事,锦衣玉食不若清茶淡饭。一卷在手,恍若与三白把臂同游,看尽人间烟火。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