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53278
2025年06月20日
自暑月初始至仲秋将尽,耗时二月有余,方将《郑志》细细读毕。其中考据之精详,体例之谨严,最为可观。郑氏网罗旧闻,折衷群言,于礼学一门尤见功力,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虽间有引证繁复处,然瑕不掩瑜。此书可为治经学者案头必备,诚经部之瑰宝也。壬寅秋杪筱堂记于吴门。
郑志
知书房
郑志
郑小同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匡谬正俗
知书房
匡谬正俗
颜师古 著
训诂书。亦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唐·颜师古著。为纠正古书和俗语的谬误而作,其所匡正,包括字义、字音、字形诸方面,范围较广,考证也多精确。高宗永徽二年(651),颜氏子颜扬庭表上该书于朝,称“草稿才半,部帙未终”,是一部未完的书稿,于是编为8卷,前4卷共55条,都是讨论诸经训诂音释;后4卷计127条,论诸书字音字例及俗语相承的不同。一向被训诂家所推崇。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 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者,辄谓伤忠厚焉。”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著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公羊传
知书房
公羊传
公羊高 著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三传之一,研究先秦至西汉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为卜商的弟子,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5819
《郑志》这部书让我感到震撼。作者记录历史的方式很特别,他不用华丽的词藻,但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锋利。书中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特别是那些细节描写,让人感觉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看真实的人生。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它不回避人性的阴暗面。读者看完后会明白,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黑白对错。
郑志
知书房
郑志
郑小同
知书客792187
有人从《郑志》中看出治国的方略,有人找到做人的道理。我读这本书时,感觉像在听一位老友聊天。他告诉我怎样处理生活中的难题,怎样看待得失。书中的智慧很朴实,但很管用。现代社会变化很快,但古人留下的经验依然有用。这些道理教会我们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我觉得这就是传统文化最珍贵的地方。
郑志
知书房
郑志
郑小同
知书客879319
奇书,儒林之瑰宝。静读可明理,细读可修身。学识浅时能读,学问深时也能读。求师不如亲见,亲见不如手录。清晨可披阅,深夜也可玩味。寒窗十年宜读,庙堂之上也宜读。疑难处可参校,寻常处也可存疑。注疏虽多,本源最要。得此一卷,胜阅千卷。儒门至要,尽在其中。经学之道,在此得门径。
郑志
知书房
郑志
郑小同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