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62380
2025年06月24日
这本书我反复读了三次,每次都在省图陈旧的书架前站着看完。多数人看到的是水战的细节和阵法,但我想说孙武真正厉害的是他的冷静。当时的将军都喜欢炫耀武力,他却能克制。打水战时需要的不是冲动,是等待和判断。这一点放在今天的世界也一样适用。军队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最难的不是行动,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
水战兵法辑佚
知书房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便宜十六策
知书房
便宜十六策
诸葛亮 著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十一喜怒,十二治乱,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此书内容于此见其大略。惟晁氏称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乱,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阴察,今本作阴诫,小有异同。清人张澍把此书辑入 《诸葛忠武侯文集》,一卷16篇。
三略
知书房
三略
黄石公 著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本著名兵书。属于道家兵书,与《六韬》齐名。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目前,该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将领必读的书籍之一。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以史为鉴。该书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 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重要的是看是否含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所以战胜了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书中对如何用“智”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推崇韩信、曹操“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利用“谋夫策士”,东汉末孙坚之所以“功业不就”,就是因为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书中提出君将要和谐,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何博士备论》褒贬历史人物不囿旧说,苏轼赞誉它“论历代所 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其中对某些人和事的评论,也难免有偏颇之处。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7048
在书店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意外。大多数人都在讨论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写的兵法。我读了两遍,觉得挺迷茫。那时候的人打仗还要考虑水流的走向,可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这样了。但仔细想想,他们都是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难的问题。现在的武器越来越先进,可我们真的比古人更懂得打仗吗?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水战兵法辑佚
知书房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
知书客261415
在图书馆读《历代兵制》,翻过很多次。一般人会注意它讲的军事制度变化,我却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书里那些朝代如何应对军事失败。统治者总想打赢仗,但能在失败后反省并改革的很少。比如宋朝,禁军腐败了还在硬撑,结果越打越输。看这本书让我明白,制度再好也得有人敢改,否则就是摆设。这种真实的教训比胜利的故事更值得琢磨。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知书客305562
奇书?未必。古人写的《百战奇略》,说是打仗用的。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看这个?有人说很有用,我看未必。打仗的事情早就变了。书里讲的那些计策,现在用得上吗?不一定。有人说能学智慧,可智慧不是背几句话就有的。书是好书,但别太当回事。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忘。别把古人想的太神。现在的人也不差。
百战奇略
知书房
百战奇略
刘基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