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07048
2025年09月03日
在书店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意外。大多数人都在讨论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写的兵法。我读了两遍,觉得挺迷茫。那时候的人打仗还要考虑水流的走向,可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这样了。但仔细想想,他们都是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难的问题。现在的武器越来越先进,可我们真的比古人更懂得打仗吗?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水战兵法辑佚
知书房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六韬
知书房
六韬
姜子牙 著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相传为姜太公吕望所撰。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书并非殷周时赐的作品,而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写成的。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著
《素书》相传为秦朝末期黄石公作著,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民间视此书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孙膑兵法
知书房
孙膑兵法
孙膑 著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孙膑兵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东汉以后就已经失传。因此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推测孙膑就是孙武,认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竹简本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才改变了学界的认识。竹简本是汉初抄本,其中孙膑不以第一人称出现,所以学界普遍认为此书是由孙膑弟子纪录而成。现在分上下两编,共三十篇。
精选书评
知书客162380
这本书我反复读了三次,每次都在省图陈旧的书架前站着看完。多数人看到的是水战的细节和阵法,但我想说孙武真正厉害的是他的冷静。当时的将军都喜欢炫耀武力,他却能克制。打水战时需要的不是冲动,是等待和判断。这一点放在今天的世界也一样适用。军队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最难的不是行动,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
水战兵法辑佚
知书房
水战兵法辑佚
伍子胥
知书客916046
自暮春展卷至仲夏搁笔,凡五阅月而终读《翠微先生北征录》,其间数度掩卷沉思。宋人兵书,理当详载行军布阵之法,然此书偏多空言议论,实操之策反寥寥。每见"择良将""蓄锐气"之语,辄生疑窦:若良将易得,锐气易蓄,何须著书立说?所谓"十二取胜之道",竟似策论应试之文,非实战用兵之法。未知是后人辑录不全,抑或原本即如此玄虚。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知书客126152
奇书?不过是纸上谈兵尔!《武经总要》看似包罗万象,实则空洞无物。顺读是兵书,倒看为笑话。得意时读来可笑,失意时翻阅更觉荒谬。所谓"武经",不过是文人臆想之产物,真临战阵,何曾用上半分?将军读之误国,书生读之误己。要我说,这书还不如军中老卒的只言片语来得实在。习武不如练武,读书不如实战。沙场见真章,何须费这纸墨功夫!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