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6647
2025年09月04日
研读《梁书》时,我们会发现这部史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史实,更在于它展现的治史态度。当我们想了解南北朝纷争时,姚思廉告诉我们"侯景之乱,建康陷落";当我们探究梁武帝的统治时,他记载"帝好佛事,三度舍身";当我们思考门阀制度时,他如实记录"士族专权,寒门难进";当我们关注南朝经济时,他详细描述"赋役繁重,民多流亡"。 《梁书》中常见"帝曰""臣对曰"这样的直接引述,这种写法让历史人物自己说话。姚思廉写战争不说"大军溃败",而是具体到"死者万余人";写政策不说"民不聊生",而是列举"岁输绢帛三十万匹"。这些细节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读《梁书》需要耐心,因为它的叙述平实,不刻意渲染。但正是这种克制,让我们能够客观看待这段历史。书中没有太多评价,但通过史料的编排,我们能看出作者的立场。比如写侯景之乱时,先记其暴行,再述其败亡,因果自然显现。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著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时因为志才是沈约亲自创作的部分(人物传记多抄前人徐爰之宋书),所以志的价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分量占全书的一半。
后汉书
知书房
后汉书
范晔 著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三国时代以前,人们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举,合称“三史”,唐代以后渐以本书取代《东观汉记》。
南齐书
知书房
南齐书
萧子显 著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五〇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四川,北到淮河、汉水,萧鸾时期又在淮河以南失去一些地方。当时同南齐对立的,是割据北方的北魏封建政权(公元三八六到五三四),北魏的军事力量要比南齐强些。
精选书评
知书客651560
在《梁书》中大多数人关注梁武帝的才华与沉浮,我却看到了另一个角度。萧衍晚年沉迷佛教,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国库空虚,百姓困苦。他的儿子萧纲上书直言进谏,虽言辞激烈,但梁武帝最终采纳了建议,停止劳民伤财的工程。帝王身处高位,能够接受臣子的批评并不容易。梁武帝此举,比他的文采武功更值得深思。历史往往在细节处见真章。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知书客929964
自暮春至仲夏,伏案读《梁书》凡两月有余。姚察、思廉父子相继撰述,笔力雄健,叙事简净,犹存六朝遗韵。其载萧梁五十年事,于侯景之乱尤详,读之令人扼腕。然以家传体例修史,不免为尊者讳,于武帝佞佛误国处多所回护,此其瑕疵也。子显论赞,每以骈俪出之,词藻虽华而义理稍欠,不及范晔远矣。丙申长夏青蘅识于姑苏城南。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知书客878366
有人翻开《梁书》看到的是萧衍建梁的帝王韬略,有人读到的是魏晋风度的最后余韵。而我在字里行间,分明听见了江左文士的长叹,那些在朝代更迭中依然坚守的文化火种。这部史书不仅记载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更镌刻着中华文明在动荡年代的不朽传承。当我在夜深人静时展卷,仿佛看见建康城头的那轮明月,依然照耀着今天每一个追寻文化根源的读书人。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