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87792
2025年07月30日
乱世之书,读来令人迷茫。每翻一页都如坠雾中,宋金辽的攻守盟约层层叠叠,似真似幻。朝廷的算计、边关的血泪,在史料中纠缠不清。可正着读,可反着读,横竖都是困局。得意时读更觉世事无常,失意时读愈感前路渺茫。史笔如刀,却削不去人心惶惑。那些奏章里的忠言,战场上的豪语,今安在哉?独坐灯下,但见墨字化作飞灰,历史原来都是轮回。
三朝北盟会编
知书房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著
又名《大唐六典》,中国古代官修职官政典。原题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唐传抄本早已湮没无闻,宋有元丰、绍兴两种刻本,明有正德、嘉靖两种刻本,至清嘉庆扫叶山房本,光绪广雅书局本,脱误已经很多。现北京图书馆尚藏有南宋绍兴本残本15卷。日本学者拍照以与明正德传本合校,在1973年刊印新本《大唐六典》,乃是当前最佳版本。此书开元十年(722)开始编纂,玄宗曾手写六条,要求臣下按《周官》分理、教、礼、政、刑、事六部,以类相从编撰,故名《六典》。宰相张说、肖嵩、张九龄、李林甫四人先后负责总管修撰事宜,具体执笔有徐坚、陆坚等12人。开元二十六年(738)撰成,由李林甫进奏皇帝。该书共30卷,体例由韦述制定:“以令式入六司,沿革并入注”(《集贤记注》),按照唐国家机关体系,排比现行令式,以三师、三公、六省、五监、十二卫、诸王府、州郡官为篇目,叙述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秩、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并收入了若干唐代诏令,内容相当丰富。该书在唐代虽“无明诏颁行”,但代宗、德宗时已流行于世。唐人讨论典章,也常加引用,并对后来宋代元丰官制改革有过很大影响。学术界认为本书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
三事忠告
知书房
三事忠告
张养浩 著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元张养浩撰。《牧民忠告》系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任参议中书省事时著,分修身、用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1431)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精选书评
知书客388344
翻检《三朝北盟会编》那些发黄的记载,常觉困惑难解。靖康之变分明痛彻骨髓,为何南宋君臣仍沉迷于和议的迷梦?徐梦莘将各方奏议编排得如此详尽,字里行间却透着深深的无力感。最令人费解的是,当金人铁骑已踏破半壁河山,朝堂上还在争论"岁币当增几何"。历史有时就像个固执的老者,明明摔得头破血流,却还要沿着同一条路走下去。
三朝北盟会编
知书房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知书客904120
"读《三朝北盟会编》,不禁令人想起'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部宋代外交史料汇编不仅详实记录了宋辽金三国间的盟约征战,更以其独特的编年体例和原始文献保存,为后世研究两宋之际的复杂国际关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三朝北盟会编
知书房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知书客265380
在书店翻《三朝北盟会编》,别人看宋金和战争议,我却留意到宋朝官员的务实。失败后能总结教训,调整策略,这很难得。掌权者面对外敌通常固执己见,但书里记载了多次政策转变。从联金抗辽到联蒙抗金,虽然结果不好,至少说明他们在尝试。读这种书,细节比结论更重要。决策者肯改主意,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三朝北盟会编
知书房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