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史通》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唐代刘知几倾注毕生心血的杰作。刘知几,字子玄,这位生于盛唐的史学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不羁的批判精神,在史学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主张"史才须有三长",即才、学、识,这一观点至今仍被奉为史学研究的圭臬。读其书,常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股冲破传统束缚的勇气,那种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令人肃然起敬。 这部著作最打动我的,是刘知几那种敢于质疑权威的治学态度。他不仅批评前代史家的谬误,更直指当时官修史书的弊端。在《疑古》《惑经》等篇章中,他甚至对《尚书》《春秋》等经典提出质疑,这种"不避强御"的精神,在尊经崇古的唐代实属难得。我常想,若没有这份勇气,又怎能打破陈规,推动史学发展?正如刘知几所言:"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当代学人最该继承的宝贵品质。 书中提出的"史家三长"说,尤其发人深省。他认为史家不仅要有文采飞扬的才华,更需博览群书的学问,最重要的是具备明辨是非的见识。这让我联想到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这种"识"的能力。刘知几强调的"善恶必书",不正是提醒我们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吗?这种治史态度,对我们处理现实问题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虽然《史通》成书于一千多年前,但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光芒。刘知几对史书体例的探讨,对史官制度的批评,对叙事方法的总结,都展现出超越时代的远见。我特别喜欢他关于"文而不丽,质而非野"的论述,这种追求平衡的审美观,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魅力。 读《史通》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治学与做人其实是相通的。刘知几那种不阿世、不媚俗的品格,那种追求真理的执着,都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求真精神。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能穿越时空,给不同时代的读者以启迪和激励。每当我面临选择时,总会想起刘知几那种"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的气节,这种精神力量,远比具体的史学知识更为珍贵。
史通
史通
史通
刘知几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