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63124
2025年06月24日
自八月中秋开卷,至重阳前日读竟《长杨赋》,间有旬日搁置,实不过旬余之功。子云铺陈汉武畋猎之盛,笔力雄浑如黄钟大吕,其"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之句,犹见旌旗蔽空之势。赋中讽谏之意,藏于夸饰之间,诚所谓"劝百讽一"之妙。尤爱其结尾忽转清远,"回首白云"之笔,顿使全篇气韵生动。壬寅秋分后二日,观堂漫记于西窗灯下。
长杨赋
知书房
长杨赋
杨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二京赋
知书房
二京赋
张衡 著
辞赋名篇。东汉张衡作。《文选》见载。二京,指汉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后汉书·张衡传》云:“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仍成。”一说:“昔班固覩世祖迁都于洛邑,惧将必逾溢制度,不能遵先圣之正法也,故假西都宾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而为东都主人折衷以答之。张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焉”(《艺文类聚》载《西京赋·序》)。上篇《西京赋》,假借凭虚公子之口,先状西京地理形势之优越、高祖之定都,随即从各方极力铺陈西京的豪华奢靡:宫廷建筑的宏伟、城廓宅第的宽整、市场的繁荣、商贾的欺诈、游侠辩士的豪为、郊畿的殷富,及上林禁苑的游猎水嬉、百戏淫乐等。下篇《东京赋》则借安处先生之言,追溯历史,从周姬之末“政用多僻”,到西秦“思专其誃”的破灭,再历数两汉各代帝王,赞美了汉高祖、文帝、武帝、光武帝等的文治武功,又极状洛阳形胜,汉室仪轨等。《西京》意在讽谏,暴露了王室的腐败,反映了某些社会现实;《东京》旨在陈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文章描摹宏富,变化多端,辅陈夸张,跌宕有致,议论真切。晋夏侯湛《张平子碑》称其“《二京》、《南都》,所以赞美畿辇者与雅颂争流,英英乎其有味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张衡《二京》,迅拔以宏富。”文章旨在超出《两都》,极力追求完备,铺叙夸饰之不足,则继以风发议论,成为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既是汉代最后一篇京苑大赋,也是前人赋宫殿游猎山川京城的集大成之作。
三都赋
知书房
三都赋
左思 著
中国古代骈赋。西晋左思作。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前二篇假设西蜀公子与东吴王孙争相称颂三国时蜀都益、吴都建业的形势、物产、宫室情况,末一篇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建设及魏国政治措施,强调立国根本在于政治设施而不在自然条件。写于左思青年至中年时期,据传历时10载。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一作泰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家贫寒,晋武帝时,其妹芬以才名被选入宫,乃举家迁入京师。官至秘书郎。后辞官退隐,专攻典籍。数岁病卒。左思在当时就有文名,但其作品流传下来的仅有赋3篇(《齐都赋》、《三都赋》、《白发赋》)、诗14首。其中以《三都赋》和《咏史》诗最负盛名。
登徒子好色赋
知书房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其序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毁谤宋玉好色。楚王要宋玉:“有说则止,无说则退”。宋玉表白自己无此事,反证登徒子好色。他为自己辩解的一段文字非常精采:”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肥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先以层层递进的手法,推断“臣东家之子”是天下佳人;再以不能增减其身段和不用著施粉朱,以说明其是天生丽质;然后运用恰当比喻,呈现美女形象。这样的绝色女子“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了宋玉为自己辩白的力量。宋玉进而反证登徒子好色。这时,秦章华大夫又出来称赞郑、卫等地女子,其“不待饰装”之美更盛。因而使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李善在为《文选》作注时说,这篇赋“假以为辞,讽于淫也”。《登徒子好色赋》是影响相当大的作品,以致后来“登徒子”竟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对于本赋是否为宋玉所作,历来就有许多不同意见。
精选书评
知书客743189
雄文,汉赋之绝唱。悲也、壮也、烈也!可站着读,可躺着读,可早晚读。明白时要读,糊涂时也要读。智者能懂,愚者也能懂。失意时需要读,得意时也需要读。抄写不如默念,背诵不如领悟。悟汉魂,就从这个赋开始。杨雄用血写的字,把国家命运写进赋里。读一遍知道兴衰,读百遍就懂人生。现实多少事,都在赋中出现过。
长杨赋
知书房
长杨赋
杨雄
知书客924314
从立夏到秋分,花了两个月读完《长杨赋》。后面两章是历代注家的考证,只粗略看了看。扬雄写这篇赋很用心,他描写天子田猎的场面很精彩,叙述百姓的议论也很真实。文章既有气势,又有深度,让人读后对汉武帝的功过有了新的认识。赋的用词讲究,句式多变,读起来很有节奏感。不愧是汉代大赋的代表作。壬寅初冬林舟记于长安。
长杨赋
知书房
长杨赋
杨雄
知书客107553
在图书馆翻到《长杨赋》,读了两遍。很多人说杨雄写得华丽,但我更在意他写实的一面。他写汉武帝打猎的场景很详细,没有夸张,就是平实地记录。皇帝喜欢排场,但杨雄没有刻意美化。这种写法在当时很少见。他能坚持自己的风格,不容易。我们现在看历史,需要的就是这种真实的记录。杨雄做到了。
长杨赋
知书房
长杨赋
杨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