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捧着这本泛黄的《毛诗》,指腹摩挲着粗糙的纸页,忽然想起去年在韶山冲看到的晒谷场。阳光把那些石碾子晒得发烫,就像诗里那些灼热的句子,隔着六十年的光阴还在发烫。我们这代人总在追赶新潮,可越是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流行,越会在深夜惊醒时想起这些朴素的诗句。 读《七律·到韶山》时,我盯着"为有牺牲多壮志"这句怔忡许久。父亲总说他年轻时在兵团插队,半夜偷听敌台学《毛选》的情景。那时只觉得是陈年旧事,直到自己创业失败那天,突然明白那些冒着风雪诵读的诗句,原来早把坚韧刻进了我们的骨血里。就像老家屋檐下的冰棱子,看着剔透易碎,实则能承受整个冬天的重量。 上周陪女儿背《沁园春·雪》,她撅着嘴说不如动漫台词酷。我没急着辩解,只是带她去看了场真正的雪。当雪花落在她睫毛上时,孩子突然说:"爸爸,'山舞银蛇'是不是就像现在远处山脉的样子?"那一刻我忽然懂得,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让诗意在生活里自然苏醒。就像母亲当年在灶台边教我背"风雨送春归",炊烟把诗句熏进了记忆最暖处。 单位里海归的副总常说这些诗是过时的宣传品。可当他父亲病危时,我看见他反复摩挲着《卜算子·咏梅》里"待到山花烂漫时"那页。后来才知道,老爷子是第一批援藏干部,当年在唐古拉山口就是念着这首诗挺过来的。有些精神钢印,越是经历岁月打磨反而越清晰。 我们这代人总在焦虑该留给孩子什么。买学区房、存教育基金、送国际学校,却忘了最珍贵的遗产可能就藏在这些泛黄的诗页里。就像老家阁楼上那箱《毛选》,纸页已经脆得不敢用力翻,可父亲用钢笔在扉页写的"实事求是"四个字,至今是我做人的准则。物质遗产传不过三代,但那些在风雪中淬炼出的精神,会在血脉里一直流淌。 深夜合上书,窗外的霓虹灯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映得忽明忽暗。突然想起去年在延安干部学院看到的场景:几个年轻人在枣园的油灯前,用手机闪光灯照着《毛诗》小声讨论。光晕摇晃间,我似乎看见诗句正在新一代人心里生根。真正的经典从来不会老去,它们只是等待合适的季节,在新的土壤里重新抽枝发芽。
毛诗
毛诗
毛诗
毛公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陆玑  著
二卷。三国吴陆玑撰。陆玑字元恪,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仕吴为太子中庶子、乌程令。《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俱着录,皆谓三国吴陆玑撰。然明北监本《诗正义》所引作陆机,明毛晋《津逮秘书》所刻援陈振孙之言,题曰唐陆机,皆误矣。《崇文总目》云:“世或以‘玑’为‘机’,非也,机本不治《诗》,今应以‘玑’为正。”今本二卷,关于今本性质,诸家说法不一:有谓为缀拾之本者,清焦循曰:“陆疏太约,为后人缀拾之本。吕东莱所引陆疏言《毛诗》授受与此大异,知缀拾者未见《读诗记》也。”有谓今本即陆氏原本者,清丁晏曰:“《初学记》‘烛类’引陆士衡《毛诗草木疏》,唐人已误为“机”,幸有《释文》爵里甚明。今所传二卷即玑之原书,后人疑为缀拾之本,非也。以《尔雅》邢疏、《齐民要术》、《太平御览》所引证之,仍以此疏为详。疏引刘歆、张奂诸说皆古义之仅存者。间为遗文,后人传写佚脱耳。下篇叙四学源流,至为赅洽,毛公名亨,得此疏而始备。惟其去古未远,是以述古能详,尤信其为原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今本乃后人所辑,曰:“原本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大抵从《诗本义》中录出。”《郑堂读书记》亦谓“元恪原书久佚,此本多从《诗正义》中采辑成编,然以《诗正义》核之,搜摭尚多遗漏,迄今诸家传写不免有所窜乱,又非欧公撰《崇文目》时所见之本矣。”《四库提要》及《郑堂读书记》所言当是,今本乃后人所辑之本;然此书保存了诸多有关《毛诗》的名物训诂,还是很有价值的。《四库提要》曰:“虫鱼草木今昔异名,年代迢遥,传疑弥甚。玑去古未远,所言犹不甚失真,《诗正义》全用其说。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其驳正诸家,亦多以玑说为据。讲多识之学者,固当以此为最古焉。”今本凡草之类四十八、木之类三十一、鸟之类二十二、兽之类七、鱼之类八、虫之类十六;计六类一百三十二则。后有鲁、齐、韩、毛四诗授受源流四则,与《汉书·儒林传》相表里。是书有《续百川学海》本、《汉魏丛书》本、《唐宋丛书》本、《古经解汇函》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