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7487
2025年09月04日
中庸之道,实为人生至理。这天地的法则,本不偏不倚;这人世的道理,原不过分不及。细究其理,当知君子处世,既不可过分张扬,亦不可过分隐忍,要在恰如其分之间寻得平衡。我曾见许多人在生活中或偏执一端,或放纵一隅,最终都难逃困厄。这才明白,中庸看似平常,实则至难。 德行是立身的根基,如同房屋要有坚固的地基。而中庸之道,恰是这根基的核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二十二字,道尽了为人处世的精髓。我在实践中发现,情绪的适度表达远比极端宣泄更为可贵。那些能够保持内心平和的人,往往能在纷扰世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学问之道,不在多言。"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读《中庸》日久,越发觉其文字看似平淡,内里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就像一杯清茶,初尝不觉其味,细品方知其醇。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学问不在夸夸其谈,而在身体力行。那些能够将中庸之道融入日常的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展现出非凡的气度。 修身如同打磨玉石,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道出了修身的真谛——在无人处也要保持警醒。我常观察那些真正有修养的人,他们独处时的举止与在众人面前并无二致。这种表里如一的境界,正是中庸之道的最好体现。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恰到好处的智慧。它教导我们在过与不及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张扬与内敛之间把握分寸。读《中庸》,不仅是在学习一部经典,更是在领悟一种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
中庸
知书房
中庸
子思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大学章句集注
知书房
大学章句集注
朱熹 著
《大学章句集注》是由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是朱熹对《大学章句》的注释,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最早的版本是朱熹自序的.1217年宋刻本。
论语
知书房
论语
孔子 著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左传
知书房
左传
左丘明 著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 《春秋内传》,《左氏》等,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古中国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历史,共三十五卷,《十三经》中篇幅最长,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传统认为其作者为春秋时期鲁国左丘明,年代与孔子相当,写作目的是为《春秋》做注解,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5473
《中庸》常被视为儒家教条,我却偏爱其中"不偏不倚"的处世智慧。人人都知道子思讲的是中庸之道,我却更在意他笔下"天命之谓性"的深意——这分明是在说人性本善啊。当代人总把中庸曲解为圆滑世故,殊不知真正的难点在于"执两用中"。就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极端。我们总在追求平衡,却忘了平衡本身就是最难把握的技艺。
中庸
知书房
中庸
子思
知书客641297
翻了几页《中庸》,感觉完全摸不着头脑。书上说要"不偏不倚",可现实中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我试着按书里说的做,却总是做不到恰到好处。要么太过,要么不及。古人写得很明白,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是搞不懂。大家都在说这书好,可我就是理解不了。可能是我太笨了,也可能是时代变了。总之读完后更困惑了,不知道该怎么运用到生活中。
中庸
知书房
中庸
子思
知书客928335
《中庸》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劲,内容云里雾里。它总说要"不偏不倚",但是在生活中很难做到。很多道理空泛,没有实用价值。读完之后感觉什么都没学到。它的观点过时了,不适合现代社会。它提倡的"中庸之道"让人变得畏首畏尾,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本书在历史上地位很高,但实际价值被夸大了。现代人应该少读这种书,多接触新思想。
中庸
知书房
中庸
子思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