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中庸
中庸

中庸

子思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10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76855
中庸之难,难在何处?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5671
这是本值得每个在浮躁时代迷失自我的人反复品读的经典。每当我在生活中感到困惑时,总会翻开《中庸》,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总能给我新的启示。人生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而中庸之道正是这修行路上最明亮的灯塔。 读《中庸》时最打动我的是那种平衡的智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多少人生真谛。我们常常在情绪中迷失,要么过分压抑,要么肆意宣泄,却忘了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这让我想起生活中的种种:面对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遭遇挫折时也不必一蹶不振,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修为。 子思告诉我们"君子素其位而行",这句话对我影响至深。在这个人人都想走捷径的时代,能够安守本分、脚踏实地做事反倒成了稀缺品质。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位置,而要先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极致。就像园丁照料花草,不在于拥有多少名贵品种,而在于能否让手中的每一株植物都焕发生机。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语让我明白:真正的和谐不是强求一致,而是让万物各得其所。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关系:与家人相处不需要刻意讨好,与朋友交往不必过分热情,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真诚的态度,反而能让感情更加持久纯粹。 《中庸》中关于"诚"的论述尤其打动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在这个真伪难辨的时代,诚实成为最珍贵的品质。我常常告诫自己:可以不说,但说就要说真话;可以不做,但做就要做实事。这种对"诚"的坚持,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善待。 每次重读《中庸》,都能发现新的感悟。它教会我:人生最高境界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在平凡中见真章;不是追求极端,而是在适度中找到平衡。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孩子,我会首先教他中庸之道——不卑不亢地做人,不疾不徐地做事,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在变化中守住不变的初心。这才是能让人真正获得长久幸福的智慧。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7487
中庸之道,实为人生至理。这天地的法则,本不偏不倚;这人世的道理,原不过分不及。细究其理,当知君子处世,既不可过分张扬,亦不可过分隐忍,要在恰如其分之间寻得平衡。我曾见许多人在生活中或偏执一端,或放纵一隅,最终都难逃困厄。这才明白,中庸看似平常,实则至难。 德行是立身的根基,如同房屋要有坚固的地基。而中庸之道,恰是这根基的核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二十二字,道尽了为人处世的精髓。我在实践中发现,情绪的适度表达远比极端宣泄更为可贵。那些能够保持内心平和的人,往往能在纷扰世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学问之道,不在多言。"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读《中庸》日久,越发觉其文字看似平淡,内里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就像一杯清茶,初尝不觉其味,细品方知其醇。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学问不在夸夸其谈,而在身体力行。那些能够将中庸之道融入日常的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展现出非凡的气度。 修身如同打磨玉石,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道出了修身的真谛——在无人处也要保持警醒。我常观察那些真正有修养的人,他们独处时的举止与在众人面前并无二致。这种表里如一的境界,正是中庸之道的最好体现。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恰到好处的智慧。它教导我们在过与不及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张扬与内敛之间把握分寸。读《中庸》,不仅是在学习一部经典,更是在领悟一种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6490
说来惭愧,直到三十岁这年我才第一次认真读完《中庸》。以前总觉得这种古书深奥难懂,现在才发现是自己太肤浅。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琢磨。 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很吃力,因为很多概念都很抽象。但是慢慢读下去就发现,其实子思讲的东西都很实在。他说"天命之谓性",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了很深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与生俱来的。 书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个观点让我很受触动。我们平时总是被情绪牵着走,很少想过要在情绪产生之前就保持平衡。子思告诉我们,真正的修养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在情绪还没产生时就保持中正。 最让我感慨的是关于"诚"的论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诚实不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与天地之道相通的途径。我们常常为了各种原因说谎,却不知道这样反而离道越来越远。 读完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总是做不到?也许就像子思说的,我们太容易被外界干扰,失去了本心的平衡。书里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中庸》里有很多话都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比如"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总以为追求道是很遥远的事,其实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又比如"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真正的修养体现在最细微的地方。 现在想想,年轻时觉得这些道理老套,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就像书里说的"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却很少真正懂得生活的道理。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63140
中庸之道,华夏之魂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知书房 · 精品名著阅读

库藏了古今中外的海量公版书,专注于经典名著的沉浸式阅读,知书房欢迎随时畅览,回归最纯粹的读书乐趣!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