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中庸
子思

中庸

子思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66083
人生在世,最难的是找到平衡。中庸之道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总是让人困惑。我常常想,什么是恰到好处?什么是过犹不及?这些问题困扰着我。 说话做事都要把握分寸,但分寸在哪里?有时候说多了显得啰嗦,说少了又显得冷漠。待人接物要温和,但温和过度就成了软弱。坚持原则是好的,但太固执又显得不通人情。这些矛盾让我感到迷茫。 学习的过程更加艰难。书上说要不偏不倚,可现实中哪有这么容易?看到别人成功就着急,自己落后又焦虑。想要努力却怕用力过猛,想要放松又怕荒废时光。这种两难的境地让人无所适从。 与人相处时更难把握。亲近过分会失去自我,疏远过分又显得孤僻。帮助别人是美德,但帮得太多反而害了对方。批评指正是必要的,可话说重了又伤感情。这些细微的差别让人举棋不定。 现在的我二十出头,正是需要确定人生方向的时候。可是越思考越困惑。书上说的道理都懂,实践起来却处处碰壁。想要做到恰如其分,结果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每天醒来都在想,今天该怎么把握这个度? 我知道中庸是最高境界,但通往这个境界的路似乎模糊不清。也许这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吧。在迷茫中摸索,在犯错中学习。虽然现在还做不到,但至少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2025年07月2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97115
有很长时间没读过这种讲修身养性的古书了,这次是因为看了几个国学博主的讲解才重新翻开《中庸》。 以前总觉得"中庸"就是和稀泥、当老好人。后来发现完全理解错了。中庸讲的其实是做人做事的恰到好处,不是简单的折中主义。比如书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意思就是情绪要控制得当,不是没有情绪,也不是情绪泛滥。 现代社会特别容易走极端。要么拼命内卷,要么彻底躺平。要么过分强调个性,要么盲目从众。《中庸》里说"过犹不及",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找到平衡点。这个道理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很难。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诚"的论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自然规律,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准则。现在很多人习惯戴着面具生活,工作中一套,生活中另一套,最后自己都分不清真假。其实保持本心反而最轻松。 最近遇到一个职场难题,不知道该坚持原则还是妥协。读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时突然想通了。不是所有妥协都叫中庸,违背原则的退让其实是懦弱。真正的中庸是在坚持底线的前提下灵活处理。 这本书最实用的地方在于给出了具体方法。比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思考到实践的完整过程都讲清楚了。比很多现代成功学书籍说得更透彻。 刚开始觉得《中庸》的道理太抽象,后来发现是因为自己经历不够。现在重读,发现很多话都能对应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处理家庭关系、职场交往,甚至制定个人计划时,都能用上这些原则。 读这类古书最大的收获是让人静下心来。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很容易被带偏方向。《中庸》就像个锚点,帮人找回自己的节奏。每次觉得迷茫时翻几页,经常会有新的体会。
2025年07月2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7245
读罢《中庸》,心中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振奋。这部看似平实的经典,竟蕴含着如此磅礴的生命力,让人忍不住想一读再读。若论四书中最能激发人向上之心的,莫过于《中庸》了。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看似矛盾的说法里藏着最深刻的人生智慧。子思将祖父孔子的思想凝练成这般精粹,实在令人叹服。 《中庸》最打动我的,是那种平衡中的进取精神。它不讲极端的苦修,也不倡放纵的享乐,而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天道。这种"庸"不是平庸,而是将崇高理想落实在穿衣吃饭间的智慧。我特别喜欢"天命之谓性"那段,把人的本性说得如此庄严又亲切。读着读着,常会心一笑:原来圣贤之道,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本性里。 子思行文简洁有力,没有半点浮华。他谈"诚"字时那种斩钉截铁的口气,至今读来仍觉振聋发聩。不过有些地方引经据典太多,略显板正,不如《论语》那般活泼自然。但转念一想,或许正是这种庄重的文风,才配得上它所承载的厚重思想。《中庸》像一坛老酒,初尝平淡,细品方知后劲十足。每次重读,都能在熟悉的字句里发现新的启示,这大概就是经典永恒的魅力吧。
2025年07月2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8947
中和之道,至诚至精,方为至境。
2025年07月2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92691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025年07月2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