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句集注
大学章句集注
朱熹

大学章句集注

朱熹  

《大学章句集注》是由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是朱熹对《大学章句》的注释,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最早的版本是朱熹自序的.1217年宋刻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155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69137
迷茫的时候该读的书。每次内心不安就会翻开这本经典。做人做事说到底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 万事都有它的道理。先做好自己该做的,结果自然会来。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别人怎么对我,那是他们的事。我怎么对待别人,这才是自己的修养。善良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保持平常心很重要。多做善事,常怀感恩。人生在世,先把人做好。如果有一天我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教他明白"明德"的道理。让他懂得"止于至善"的意义。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真正明白事理的人。 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当你取得成就时,要想到"慎独"的道理。顺风顺水的时候,要记得"戒慎恐惧"。生活富足的时候,要明白"君子素其位而行"。别人对你好,要想"反身而诚"的道理。家业兴旺时,要懂得"知止而后有定"。学问再大,也要记得"格物致知"是没有止境的。 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些道理。读懂了就能明白做人处世的根本。最重要的是把书中的道理用在生活中。每天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坚持这样做,内心就会越来越安定。 书里说的都是实在话。没有大道理,就是教人怎么踏踏实实地生活。每个字都值得细细琢磨。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年纪越大越觉得这些话有用。 我经常翻到"明明德"那一章。每次读都有新的体会。做人要光明磊落,做事要问心无愧。这些道理虽然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书里说的"诚意正心",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要是一直坚持这样做,人生就会不一样。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6760
《大学》之道,明明德于天下,诚然高妙。然细究朱熹之章句集注,未免有穿凿附会之嫌。所谓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其理固然精微,但朱子强以理学框架束缚之,使活泼泼的圣贤之言沦为干枯教条。三纲八目,层层推演,看似严密,实则窒碍难行。尤以"格物"之说最为可疑,草木之理岂能通于治国?器物之性焉可喻于明德?朱子注经,每以己意裁量古人,将《大学》生生纳入理学窠臼。八条目中"诚意正心"最为紧要,却被他分解得支离破碎。所谓"一旦豁然贯通"的境界,更像理学家自欺欺人的幻想。此书虽被奉为圭臬,然经宋儒诠释后,原典生机尽失,徒留僵化说教。今人读之,当存三分疑虑,七分清醒,切莫被那些繁复注释迷了心窍。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8749
古之学者读《大学》,如对明镜,照见本心;今人读《大学》,如观古董,徒增谈资而已。朱子集注此篇,字字皆从血性中流出,非如今日某些教授作注疏,不过为评职称攒字数。细读"明明德"三字,便知古人求学,首重点亮心中那盏明灯,而今人求学,只惦记着点亮办公室那盏台灯。 每见"格物致知"四字,未尝不掩卷长叹。忆昔王阳明格竹七日,呕血仆地;今之学者格手机,指滑屏裂犹不肯休。朱子解"物格而后知至",谓穷究事物之理方能真知,此理于今尤甚。可惜当今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可以造假,实验记录能够编造,唯独不肯真正去"格"一物。笔者曾见某高校教授,著作等身却分不清韭菜与麦苗,此非笑谈,实乃时代之悲。 最痛心莫过于"修身"二字沦为装饰。古人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今人却以美容为本、以整容为本、以包装为本。朱子注"诚意正心"时那种战战兢兢的态度,今人读来竟觉迂腐。某次学术会议上,亲见学者高谈"慎独"之义,转头便与书商暗通款曲,修改教材目录以谋私利。此情此景,令人生出"注解愈精,人心愈伪"之叹。 《大学》八条目中,"治国平天下"最显寂寞。当下某些"著名学者",办公楼里挂"为天地立心"的横幅,办公室抽屉却藏着三本不同版本的护照。朱子当年注解"止于至善"时,必不料及后人会把"至善"解读为"至高的善变"。偶尔夜半翻读旧注,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解,恍惚听见八百年前砚台磨墨之声,而窗外正传来网红主播"买它买它"的嘶吼。此刻方知,所谓经典,不过是照出时代病容的一面铜镜罢了。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03863
迷茫时读《大学》,它指引你:"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困顿时读《大学》,它告诫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浮躁时读《大学》,它点醒你:"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懈怠时读《大学》,它鞭策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更不用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穿越千年的智慧箴言。 翻开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总能在人生每个阶段找到新的领悟。朱子用他严谨的笔触,将《大学》这部古老的经典诠释得如此通透,让每个追求成长的中国人都能从中获得力量。我常想,这本看似严肃的典籍,实则蕴含着最温暖的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修养不是束之高阁的空谈,而是始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 《大学》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个人成长与社会担当完美结合。当你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苦恼时,它会告诉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种平实而深邃的智慧,就像是穿越时空的良师益友,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始终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方向。
2025年06月28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