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68787
2025年09月04日
《孔丛子》中云:"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诚哉斯言!
孔丛子
知书房
孔丛子
孔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西汉董仲舒撰。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本书是西汉今文经学的代表作。《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於后世。”后人将“说《春秋》事得失”的《蕃露》、《玉杯》、《竹林》之属数十篇编辑成书,并以《蕃露》之篇名为书名,称为《春秋繁露》。《隋书·经籍志》著录该书十七卷,宋《崇文总目》著录其十七卷、八十二篇。今本是宋朝楼钥的校本。该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家之学,并旁采道、法、墨、名等家思想,发挥《春秋公羊传》之微言大义,形成了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特征的新儒学体系。在宇宙观上把“天”作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确立了“君权神授”论。在思想方法上强调统一,认为矛盾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从而确立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认识论上提出“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建立了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人性论上倡“性三品”说,并根据其“天人感应”的目的论提出“三纲”、“五常”的名教思想。注解本有清凌曙的《春秋繁露注》、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著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著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精选书评
知书客585967
读《孔丛子》像是围观孔子后裔的家族群聊录,从子思到孔鲋,个个引经据典怼天怼地。虽然被朱熹吐槽“文气软弱”,但看孔家子孙如何在乱世中维护儒学尊严,倒有种《世说新语》式的魏晋风骨。伪书又如何?这份家学传承的倔强足够动人。
孔丛子
知书房
孔丛子
孔鲋
知书客286240
在孔门后学的笔记中翻找,《孔丛子》这部伪书却藏着真知。世人都盯着它辨伪的学术价值,我却偏爱那些散落的智慧碎片。子思应对诸侯的章句尤其耐读,乱世中保持思想独立比考据真伪更难能可贵。当权者向来喜欢把圣人话头挂在嘴边,这部托名之作反倒把儒者的困境写得真切。伪书不伪言,有时候赝品倒比真迹更能照见人心。
孔丛子
知书房
孔丛子
孔鲋
知书客903851
在书局翻完《孔丛子》,别人都夸孔子后人学识渊博,我却注意到书中那些对话的细节。普通人向孔子后代请教时,他们总是耐心解答,不摆架子。现在很多有学问的人反而喜欢故弄玄虚,对比之下更显得难得。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炫耀知识,而在于愿意与人分享。简单朴实的对谈里,藏着最深刻的道理。
孔丛子
知书房
孔丛子
孔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