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95728
2025年09月03日
古人作文,讲究缘起有序,理法自然。任昉《文章缘起》一书,虽列八十余种文体,却令我愈读愈觉茫然。昔人著书立说,皆有所本,而今人执笔为文,竟不知从何说起。每览此书,见其对诏、策、檄、移诸体如数家珍,却愈发困惑:在自媒体泛滥的当下,这些古老的文体规范还有何意义? 记得初读此书时,我尚以为能借此窥见为文之道。然细究其中"启""奏""表""章"之别,反倒如坠五里雾中。今人连书信都懒得写,遑论这些繁文缛节?任昉所论,犹如指着一座废弃的宫殿,细说每根梁柱的来历,却不知这座宫殿早已无人居住。 最令我怅惘的是书中对"论""说"二体的辨析。古人下笔,必先明体例;而今人写作,但求点击转发。我们这代人,既不能如古人般严守文章法度,又不能似后现代派彻底打破桎梏,卡在中间进退维谷。有时深夜伏案,对着空白文档发呆,竟不知该用何种"体"来表达胸中块垒。 《文章缘起》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写作的尴尬处境。我们嘲笑古人拘泥形式,可看看网络上那些支离破碎的文字,又有什么资格嘲笑呢?或许迷茫本就是写作者的宿命,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只是古人迷茫时还有法度可循,而我们,连迷茫都显得那么无所依傍。
文章缘起
知书房
文章缘起
任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朱子家训
知书房
朱子家训
朱用纯 著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全文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尸子
知书房
尸子
尸佼 著
战国时尸佼作。《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谓尸佼为鲁人。《史记·荀卿列传》“楚有尸子”。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说:“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书已散佚。唐《群书治要》卷36,录有《劝学》等13篇。清汪继培辑有14篇与若干片断,较为完善,但已非原书。其中存有先秦佚说甚多。其学术思想,“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刘向《孙卿子叙录》)。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尸子·公事篇》)的主张。但有兼综、贯通各家学说的倾向,提出:“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巳皆弇(同掩)于私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尸子·广泽篇》)
反经
知书房
反经
赵蕤 著
《反经》原名《长短经》,《长短要术》由唐代赵蕤著,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这是一部智谋奇书,因为主要讲帝王权谋、有资于治国之道。本书所讲帝王之道可分为“为政”、“王霸”和“治兵”三大部分。“为政”包括《文上》、《文中》、《文下》前三卷,主要讲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手段:如卷首《大体》篇即提出“天子拱己而正”的帝王为政之术,围绕这个问题,下文的《任长》、《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论士》六篇都是从人才问题展开,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故帝王应掌握如何了解、鉴别、争取、使用人才。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
精选书评
知书客591780
这本《文章缘起》让我困惑。它讲作文的起源,但内容模糊。我读不懂它想说什么。文人说它重要,但我看不出哪里好。它讲文体分类,但分类不清。有人说它开创理论,但我觉得零散。想学写作的人看它没用,研究者看它也难懂。我不知道它算不算经典。它存在,但说不清价值。看完了还是不明白文章怎么来的。可能是我水平不够。
文章缘起
知书房
文章缘起
任昉
知书客595286
此文乃骈俪之祖,升堂之阶!快意时可读,困顿时更该读。大才子可打磨笔锋,初学者亦能窥得门径。清晨读如饮甘露,深夜读似对明灯。既明作文之法,更悟为人之道。文章即人,藻饰不如养气,雕琢贵在存真。每当提笔生怯,翻此篇必得神力;若遇文思枯竭,读几行便如江河奔涌。古人云"文如其人",读此方知不虚!执笔至此,竟觉胸中块垒尽消矣。
文章缘起
知书房
文章缘起
任昉
知书客843055
翻阅《文章缘起》时,常常惊叹于任昉的洞见。这部薄薄的小书,偏偏道尽了文章的来龙去脉。人们总盯着那些华美的辞章,我却更在意他揭示的创作本真。在六朝骈俪之风盛行之际,能如此清醒地梳理文脉,实属难得。一个文人若能明白自己为何而写,比懂得如何写更重要。任昉这份返璞归真的智慧,至今读来仍让人耳目一新。
文章缘起
知书房
文章缘起
任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