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2356
2025年09月03日
有人从《益州记》里看到"山高水长"的壮美风景,有人读出了"物产丰饶"的地域特色。可我却觉得任豫笔下刻意美化的文字背后,藏着对权贵的刻意逢迎。这部号称记录益州风物的著作,不过是给统治者献上的一份精致贺礼,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阿谀谄媚的酸腐气。 所谓"文以载道",任豫却把文采用在了曲意逢迎上。正值蜀地动荡之际,他笔下竟只有歌舞升平,连民生疾苦都只字未提。这般逃避现实的文字游戏,实在配不上"记"这个字的分量。三千年文明的传承,绝不该是这般面目可憎的模样。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沙州记
知书房
沙州记
段国 著
一名《吐谷浑记》。地理杂志。南朝宋段国撰。不分卷。澍有《蜀典》已著录。原书久佚,今存乃张氏于《太平御览》《水经注》、《初学记》、 《太平寰宇记》、 《北堂书抄》诸书中辑出,共二十二条,亦称“段氏沙州记”。清嘉庆年间张澍编辑。收入《张氏丛书》。道光元年(1821)辛巳新镌。张氏为沙州记作序云:“阿豺自号沙州刺使部,内有黄沙,周回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州。宋新亭侯段国所纂《沙州记》即唐志之吐谷浑记也。原二卷。今亡佚甚多,特就所见抄之。又录《太平寰宇记》吐谷浑始末目补其阙。”张氏辑录沙州记残文七百三十九字。记述:浇河(城)(东晋末吐谷浑筑城。故址在今青海省黄河南岸贵德县境)。
洛阳伽蓝记
知书房
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 著
城镇志。魏杨衒之撰。五卷。衍之,史书无传。其事迹略见于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六《王臣滞惑》篇。道宣称衒之为北平(今河北满城)人。官抚军府司马,元魏末为秘书监。因见北魏皇族、官吏穷奢极欲,借修佛寺,大肆侵渔人民,乃撰此书予以揭露。约成于武定五年(547),三万余字。分洛阳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区,共记永宁、建中、长秋、瑶光、景乐、胡统、景林、龙华、宗圣、庄严、宝光、白马等四十三寺,和宋云惠生使西域,以及京师建制与郭外诸寺状况。该书虽以记北魏洛阳佛寺为主,而实际侧重于当时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故对研究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修筑和历史古迹等均有重要价值。卷五所载宋云、惠生使西域一节,与晋《法显传》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同为研究古代中亚地理、历史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史料。作者熟悉当时掌故,长于著述,叙事简括,文笔隽秀,可与郦道元《水经注》相媲美。该书既是地理书,又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极好的文学著作。其刻本较多,明有《如隐堂》本,毛氏汲古阁刻《津逮秘书》本,清王谟辑校《汉魏丛书》本,1955年中华书局出版周祖谟校译本。
武陵记
知书房
武陵记
鲍坚 著
南朝齐、梁时期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市)地区方志。
精选书评
知书客461128
从立夏开始翻阅此书,到仲秋方得读完,前后历时四月有余。其中山川地理部分最为详细,城池沿革次之。李膺所述蜀地风物,大抵可信,然个别记载与实地不符,当是传闻之误。此书虽非正史,然保存汉晋间益州故实颇多,足资考证。特别是对于蜀汉旧事的记录,可补陈寿之阙。惟版本流传中错简甚多,使用时需加辨正。壬寅秋日记于锦官城。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客789389
很多人都在谈论任豫的《益州记》,说它记录了蜀地的风物、历史。我在图书馆翻了两遍,却觉得迷茫。书里提到了很多地名、河流,但它们的样貌已经模糊不清。我更在意的是,任豫写这本书时的心情。他记录这些地方时,是否也感到陌生?如今的人读这些文字,真的能明白背后的故事吗?历史总是这样,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后人只能猜测。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客618118
任豫的《益州记》在方志中很有名。书里详细记载了蜀地的山川、物产、风俗。多数人关注的是书里的地理信息,但更值得注意是作者记录的方法。他没有夸大,也没有遗漏,完全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写地方志容易掺杂个人见解,但任豫保持了客观性。这种治学态度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见。书的价值不只在于内容,更在于作者的严谨。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