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6560
2025年09月04日
有人读《益州记》看到的是"蜀道之难"的山川险阻。有人读到的是"锦城丝管"的风物繁华。而我捧着这本古籍,仿佛跟随任豫的脚步丈量着巴蜀大地,感受着千年前的温度与气息。这本书不光是地理志,更是一本活着的历史。字里行间记录着人民的生活,山川的变迁。当今社会发展这么快,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读读这样的书。它能让我们记住来时的路,看清未来的方向。一个民族的根就在这些典籍里,读懂了它们就读懂了自己。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洛阳伽蓝记
知书房
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 著
城镇志。魏杨衒之撰。五卷。衍之,史书无传。其事迹略见于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六《王臣滞惑》篇。道宣称衒之为北平(今河北满城)人。官抚军府司马,元魏末为秘书监。因见北魏皇族、官吏穷奢极欲,借修佛寺,大肆侵渔人民,乃撰此书予以揭露。约成于武定五年(547),三万余字。分洛阳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区,共记永宁、建中、长秋、瑶光、景乐、胡统、景林、龙华、宗圣、庄严、宝光、白马等四十三寺,和宋云惠生使西域,以及京师建制与郭外诸寺状况。该书虽以记北魏洛阳佛寺为主,而实际侧重于当时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故对研究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修筑和历史古迹等均有重要价值。卷五所载宋云、惠生使西域一节,与晋《法显传》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同为研究古代中亚地理、历史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史料。作者熟悉当时掌故,长于著述,叙事简括,文笔隽秀,可与郦道元《水经注》相媲美。该书既是地理书,又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极好的文学著作。其刻本较多,明有《如隐堂》本,毛氏汲古阁刻《津逮秘书》本,清王谟辑校《汉魏丛书》本,1955年中华书局出版周祖谟校译本。
北户录
知书房
北户录
段公路 著
地理杂志。唐段公路纂,崔龟图注。三卷。公路仕历不见史传。约咸通十二年(871)从茂名归南海。其先仕南粤,后官万年县尉,是书为作者亲自南游五岭间采撷民间风土、习俗、歌谣、哀乐等而作。以《史记·秦本纪》 “南尽北户”,即开北户以向日名书。约二万字。卷一所记通犀、孔雀、鹧鸪、鹦鹉、绯猴、蚺虵牙、红虵、水鱼等陆水动物及飞禽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捕捉饲养方法、用途等;卷二载蚊扇、鹅毛被、红虾盃、鸡毛笔、红盐等用物、食品;卷三记岭南无核荔枝、变柑、山桔子、山胡桃、白杨梅及越王竹、指甲花等花卉竹木。对研究我国唐代岭外地区生物资源、地理环境及人们生活习俗、食品结构等颇有意义。有《古今说海》、《学海类编》、 《丛书集成》、 《四库全书》各本。
荆州记
知书房
荆州记
盛弘之 著
盛弘之《荆州记》是一部产生于六朝时期的地理专著。原书亡佚较早,今已不得见。部分文献遗存于历代类书,古注,杂记等。《荆州记》作为六朝时期较为杰出的地理文学作品之一,书中载述了大量与文人创作相关的事迹,丰富的山水描写片段,生动的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等等。这些内容,无不是《荆州记》这部地理著述浓厚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原书已佚,辑本正文依巴东、南郡、江夏、襄阳、南阳、顺阳、宜都、武陵、长沙、衡阳、桂阳、豫章、始安、始兴等郡,各郡分县记述境内名胜古迹、洞穴矿泉、地方特产、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高山大川等。尤以泉水、洞穴居多,也是荆州地质一大特征,至今仍可供开发旅游、发展工农业参考。所引民歌民谣,颇有文学价值。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5628
自春徂夏,时作时辍,终竟读罢此书。常璩采撷故实,排比旧闻,而剪裁之功未臻完善,不免有纷纭杂沓之病。所载蜀地风物,亦多辗转相袭之说,未可尽信。文笔支蔓处,尤觉芜累,岂当时著书之体固如是耶?至其叙人物,褒贬之间,时有偏颇,恐非实录。虽为方志之祖,而精审不足,未足为后世法。壬寅长夏记于锦城西隅。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客789389
很多人都在谈论任豫的《益州记》,说它记录了蜀地的风物、历史。我在图书馆翻了两遍,却觉得迷茫。书里提到了很多地名、河流,但它们的样貌已经模糊不清。我更在意的是,任豫写这本书时的心情。他记录这些地方时,是否也感到陌生?如今的人读这些文字,真的能明白背后的故事吗?历史总是这样,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后人只能猜测。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客461128
从立夏开始翻阅此书,到仲秋方得读完,前后历时四月有余。其中山川地理部分最为详细,城池沿革次之。李膺所述蜀地风物,大抵可信,然个别记载与实地不符,当是传闻之误。此书虽非正史,然保存汉晋间益州故实颇多,足资考证。特别是对于蜀汉旧事的记录,可补陈寿之阙。惟版本流传中错简甚多,使用时需加辨正。壬寅秋日记于锦官城。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