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18118
2025年09月03日
任豫的《益州记》在方志中很有名。书里详细记载了蜀地的山川、物产、风俗。多数人关注的是书里的地理信息,但更值得注意是作者记录的方法。他没有夸大,也没有遗漏,完全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写地方志容易掺杂个人见解,但任豫保持了客观性。这种治学态度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见。书的价值不只在于内容,更在于作者的严谨。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永嘉郡记
知书房
永嘉郡记
郑缉之 著
又作永嘉记、永嘉志、永嘉地记。南朝宋郑缉之撰。已佚,今有清陶珽辑本,刊于《说郛》,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清末孙诒让辑本。所记永嘉郡(今浙江温州、丽水)山川、乡亭最为详悉,旁及物产、佚闻、传说。其辑本是研究六朝浙江南部经济的重要原始资料。
荆楚岁时记
知书房
荆楚岁时记
宗懔 著
梁代宗懔撰。1卷。古代记述岁时风俗的名著。按时序记录古荆楚地区节令风俗。自元日至除日,凡36事,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正月七日为人日;立春,正月十五;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又如春分、寒食、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一,秋分、九月九、十月朔日(秦岁首)、仲冬之月,冬至、十二月八为腊日、暮日、除夕等。原书早佚,今传世1卷本亦残缺不全。后晋刘㫬《旧唐书·经籍志》载:“《荆楚岁时记》十卷,……又二卷,杜公瞻撰”。杜氏乃注本。至今其卷数说法不一。注本除杜氏外,尚有五代前蜀之杜光庭本,今已无考;有元末陶宗仪辑《说郛》百卷本;明何允中辑《广汉魏丛书》本;清代《四库全书》本以及民国《四部备要》本等。因保存大量珍贵的民俗资料,历来多为人所引称,流传广泛。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民俗传承、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蛮书
知书房
蛮书
樊绰 著
又称《云南志》、 《云南记》、《云南史记》、 《南夷书》、 《南蛮书》、 《南蛮记》。民族地理著作。唐樊绰撰。十卷。绰为安南经略蔡袭幕僚,为应付南诏之扰,故广采史志,及亲历目睹所得,纂为是编。咸通四年(863)成书,次年补附录诸条。一万二千余字。 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南蛮条教、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十事,每事各为一卷。附录盘瓠、白虎传说,异牟寻与崔佐时誓文等六事。记述云南历史、交通、各族概况,尤以南诏社会经济、制度、军事训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为详。是志为现存云南方志最古者, 《新唐书·南蛮传》和《资治通鉴》有关古滇、越的记载,多取材于是编;程大昌、 李荣陛等考证《禹贡》,均宗其黑水之说,向为世人所重视。是研究云南史志的珍贵文献。原书久佚,今本系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武英殿聚珍版本, 《四库全书》本。近人向达《蛮书校注》(1962年中华书局版),周维衍《蛮书校注读后》(《历史研究》,1965年第六期),方国瑜《樊绰<云南志>考说》(《思想战线》,1981年第一期),均可供参考。
精选书评
知书客377240
在人生最迷茫的阶段读完《益州记》,再次确认历史不过是沧海桑田,盛衰无常。李冰父子耗费数十年治水修堰,功成身退,我年近三十,明白兴废有数,物极必反,却仍执着于眼前得失。我做不到像史官那样冷静旁观,也无法像江水一样不问来去。我仍然认为要真正理解治乱兴衰的道理,至少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这大概就是书中提到的凡人的局限。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客265628
自春徂夏,时作时辍,终竟读罢此书。常璩采撷故实,排比旧闻,而剪裁之功未臻完善,不免有纷纭杂沓之病。所载蜀地风物,亦多辗转相袭之说,未可尽信。文笔支蔓处,尤觉芜累,岂当时著书之体固如是耶?至其叙人物,褒贬之间,时有偏颇,恐非实录。虽为方志之祖,而精审不足,未足为后世法。壬寅长夏记于锦城西隅。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客789389
很多人都在谈论任豫的《益州记》,说它记录了蜀地的风物、历史。我在图书馆翻了两遍,却觉得迷茫。书里提到了很多地名、河流,但它们的样貌已经模糊不清。我更在意的是,任豫写这本书时的心情。他记录这些地方时,是否也感到陌生?如今的人读这些文字,真的能明白背后的故事吗?历史总是这样,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后人只能猜测。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