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7240
2025年07月04日
在人生最迷茫的阶段读完《益州记》,再次确认历史不过是沧海桑田,盛衰无常。李冰父子耗费数十年治水修堰,功成身退,我年近三十,明白兴废有数,物极必反,却仍执着于眼前得失。我做不到像史官那样冷静旁观,也无法像江水一样不问来去。我仍然认为要真正理解治乱兴衰的道理,至少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这大概就是书中提到的凡人的局限。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荆楚岁时记
知书房
荆楚岁时记
宗懔 著
梁代宗懔撰。1卷。古代记述岁时风俗的名著。按时序记录古荆楚地区节令风俗。自元日至除日,凡36事,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正月七日为人日;立春,正月十五;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又如春分、寒食、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八月一,秋分、九月九、十月朔日(秦岁首)、仲冬之月,冬至、十二月八为腊日、暮日、除夕等。原书早佚,今传世1卷本亦残缺不全。后晋刘㫬《旧唐书·经籍志》载:“《荆楚岁时记》十卷,……又二卷,杜公瞻撰”。杜氏乃注本。至今其卷数说法不一。注本除杜氏外,尚有五代前蜀之杜光庭本,今已无考;有元末陶宗仪辑《说郛》百卷本;明何允中辑《广汉魏丛书》本;清代《四库全书》本以及民国《四部备要》本等。因保存大量珍贵的民俗资料,历来多为人所引称,流传广泛。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民俗传承、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丹阳记
知书房
丹阳记
山谦之 著
城镇志。南朝宋山谦之撰。一卷。丹阳,治今江苏南京。此书分建置沿革、山川、名胜古迹三门,含疆域、分野、镇市、坊里、街巷、桥梁、陵墓、碑碣等目。以地理风俗为主,记各县山川古迹尤详。 是书体例简明,为南京地区早期地方志书。宋佚。清王谟 《汉唐地理书钞》有辑本。
水经注
知书房
水经注
郦道元 著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精选书评
知书客618118
任豫的《益州记》在方志中很有名。书里详细记载了蜀地的山川、物产、风俗。多数人关注的是书里的地理信息,但更值得注意是作者记录的方法。他没有夸大,也没有遗漏,完全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写地方志容易掺杂个人见解,但任豫保持了客观性。这种治学态度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见。书的价值不只在于内容,更在于作者的严谨。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客789389
很多人都在谈论任豫的《益州记》,说它记录了蜀地的风物、历史。我在图书馆翻了两遍,却觉得迷茫。书里提到了很多地名、河流,但它们的样貌已经模糊不清。我更在意的是,任豫写这本书时的心情。他记录这些地方时,是否也感到陌生?如今的人读这些文字,真的能明白背后的故事吗?历史总是这样,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后人只能猜测。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客265628
自春徂夏,时作时辍,终竟读罢此书。常璩采撷故实,排比旧闻,而剪裁之功未臻完善,不免有纷纭杂沓之病。所载蜀地风物,亦多辗转相袭之说,未可尽信。文笔支蔓处,尤觉芜累,岂当时著书之体固如是耶?至其叙人物,褒贬之间,时有偏颇,恐非实录。虽为方志之祖,而精审不足,未足为后世法。壬寅长夏记于锦城西隅。
益州记
知书房
益州记
任豫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