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3232
2025年09月03日
周密的《齐东野语》读来让人感到亲切。书中记载南宋朝野轶事,内容真实可信。作者坚持见闻必录,不求文采,只说事实。他笔下的市井百态、官场浮沉,都是平常人的生活。读者能看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这本书不是大道理,就是实实在在的见闻记录。正因如此,读起来特别有共鸣,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当时的人间百态。
齐东野语
知书房
齐东野语
周密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反经
知书房
反经
赵蕤 著
《反经》原名《长短经》,《长短要术》由唐代赵蕤著,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这是一部智谋奇书,因为主要讲帝王权谋、有资于治国之道。本书所讲帝王之道可分为“为政”、“王霸”和“治兵”三大部分。“为政”包括《文上》、《文中》、《文下》前三卷,主要讲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手段:如卷首《大体》篇即提出“天子拱己而正”的帝王为政之术,围绕这个问题,下文的《任长》、《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论士》六篇都是从人才问题展开,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故帝王应掌握如何了解、鉴别、争取、使用人才。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
止学
知书房
止学
王通 著
《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祥;能够思虑周祥,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这也是中庸的道理。本书不仅是传统文化关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谦受益,满招损”,《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
刘子
知书房
刘子
佚名 著
亦称《刘子新论》、《新论》等。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著录并题为刘勰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北齐刘昼、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但《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提要》等多认为是刘昼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评论儒家,说他们“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教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九流》)。以为九流之中,儒与道是最重要的两派。提倡诵读儒家经书,说“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崇学》)。主张遵循儒家礼教和道德规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礼教为先”(《九流》),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思顺》),指出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爱民》),欲以儒家学说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有《文津阁》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子集校》。
精选书评
知书客574344
奇书?徒有虚名罢了。装神弄鬼,古人之糟粕。正着看没意思,反着看更没意思。闲着无聊也不用看,有心事更不用看。读书人看了生气,不读书的看了更生气。失望时看了更失望,得意时看了容易犯糊涂。信它不如信自己,学它不如学常识。常识就够了。
齐东野语
知书房
齐东野语
周密
知书客664894
从立冬到开春才勉强读完这部《齐东野语》。尤其最后两卷记录民间怪谈的部分,草草浏览就放下了。周密的笔记看似广搜异闻,实则真伪混杂。他热衷记载鬼神之事,吹捧隐士高人,读多了只觉得无聊。有些条目明显是道听途说,却写得煞有介事。说是史料,不如说是猎奇故事集。至于文字还算流畅,但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优点。壬寅年初读者记于杭州。
齐东野语
知书房
齐东野语
周密
知书客181613
周密所著《齐东野语》,不过是宋人说部之流。书中专记旧闻轶事,看似旁征博引,实则材料芜杂无序。所述内容多涉神怪不经之谈,考证极为粗疏。作者自诩见闻广博,却常将新旧传闻混为一谈,不加辨别。其叙述方式过于散漫,往往离题千里。此书虽可作茶余谈资,若论史料价值,实在有限。
齐东野语
知书房
齐东野语
周密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