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5166
2025年09月04日
中国古典文学史册中那部璀璨的《唐才子传》,犹如一扇雕花绮窗,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大唐三百年文坛的万千气象。(《唐才子传》与《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并列为中国古代文论四绝)这般独特的诗人传记体例,上承《史记》列传遗风,下启后世诗话先河,其中记载的二百九十八位诗人轶事,恰似撒落玉盘的明珠,每一颗都折射着盛唐的月光。每次展卷,总觉那些诗句仍在纸间流淌,那些酒旗仍在风中招展,那些马蹄声仍踏着平仄韵律自长安街巷传来。 辛文房这支笔实在妙极,既似史家铁笔,又似诗人醉墨。他写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便真叫人看见滕王阁上那一抹鎏金晚照;写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恍惚听得见青莲居士腰间玉佩的叮咚作响。这般文字功夫,非但将诗人生平娓娓道来,更将整个盛唐的气韵都装进了竹简帛书。最难得的是其间评点,三言两语便点透诗家三昧,好比"杜甫似沧海,李白如长虹"这般论断,至今读来仍觉齿颊生香。 掩卷细思,这些大唐才子们的命运最是惹人唏嘘。王维的辋川别业终成画饼,李商隐的锦瑟年华不过黄粱,就连潇洒如李白,最后也溺死在采石矶的月光里。可偏偏是这些失意人生,酿出了最醇厚的诗篇。就像书中记载贾岛"推敲"典故,寒夜里的苦吟,反倒比庙堂上的颂圣更动人心魄。辛文房写他们时,笔尖始终蘸着理解与怜惜,这种温厚的史笔,在历代文论中实属罕见。 元代文学家虞集曾言:"读《唐才子传》如行山阴道上,诗人面目应接不暇。"我深以为然。每次重读,总在那些看似随性的评语里发现新意——原来他写孟浩然"不才明主弃",暗藏着对科举制度的嘲讽;记白居易"新乐府",实则是为民间疾苦发声。这般皮里阳秋的笔法,让这部传记既是诗史,又是心史。 最后且让我篡改书中录用的唐人诗句,以寄情思:当窗理云鬓时,犹见李太白金樽对月;闲敲棋子际,恍闻杜少陵茅屋秋风。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魂魄,经由辛文房的笔墨,终成我们永不褪色的文化图腾。
唐才子传
知书房
唐才子传
辛文房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古今同姓名录
知书房
古今同姓名录
萧绎 著
一卷。梁元帝萧绎 (508—554)编。萧绎字世诚,萧衍第七子。幼时盲一目,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在位三年,谥号孝元。萧绎著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注 《汉书》 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老子讲疏》以及《文集》五十卷。《古今同姓名录》见于《梁书·本纪》及《隋书·经籍志》均为一卷。后来,经唐代陆善经,元代叶森分别加以增添续补,收录在明代的《永乐大典》中。清代李调元编辑《函海》时,将此书收入,改为三卷。此本虽然经过反复的增补,但其体例分明,不相混杂。凡是陆善经、叶森增改之处,都予以标明。所以仍可以看到梁元帝原本的面目。这是类事之书中,最早的一部书。书中列古今同姓名者三百八十二个,共一千三百零七人。此后,明代万历年间,余寅又撰《同姓名录》十二卷。周应宾增补一卷。清代王廷灿又增补八卷。内容更为详尽,但是其体例依然如原本。有《四库全书》本、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 本。
过江七事
知书房
过江七事
陈贞慧 著
该书以纪事本末体的方式专记南明福王政权的七件大事,是研究南明和清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十七史百将传
知书房
十七史百将传
张预 著
又名《张氏集注百将传》,简称《百将传》。古代军事家与将领传集。宋张预撰,翟安道注,其书采历代军事家与名将百人,始于西周姜太公,终于五代刘。各于正史及别史中搜集有关事迹,进行综合论述,特别注重其军事战例,凡与《孙子兵法》合者,皆一一表出,或别以《孙子兵法》题其后。其他生平,如地理诸方面考述也颇琐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然其分配多未确当,立说亦未免近迂。仍为宋人之谈兵而已矣。”《郡斋读书附志》:《百将传》十卷,东光张预公立所进也。由太公而下,至于五代之刘词,凡史辞泛漫而不切于兵者,一删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资人之智虑者,间亦存焉。各以《孙子兵法》题其后,次以行事合之。
精选书评
知书客601447
读完《唐才子传》,最难忘的是王勃。少年成名,却命运坎坷,落水而死,让人叹息。李白豪放不羁,杜甫忧国忧民,他们的诗流传千年,但活着的时候其实很苦。白居易算是比较幸运的,晚年过得安稳,可他的诗里也藏着无奈。这些才子才华横溢,但大多没有好结局,这就是文人的宿命吧。读他们的故事,会忍不住想,如果他们生在今天,会不会不一样。
唐才子传
知书房
唐才子传
辛文房
知书客793427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别人大多注意诗人才华横溢的一面,我却更看重唐代科举取士的开放包容。统治者能以诗赋取士,打破门第限制,实在难得。权贵阶层肯放下成见,让寒门子弟有机会施展抱负,这在古代社会中很少见。从这个角度看,唐代的文化繁荣不是偶然的。
唐才子传
知书房
唐才子传
辛文房
知书客124498
暮春始读《唐才子传》,历盛夏至初秋方竟,前后凡五月余。诸子生平,浮沉宦海,困顿科场,令人怅惘。辛氏笔底烟霞,虽能摹写诗人风骨,然终觉隔世。彼时白衣卿相,今安在哉?惟残卷昏灯,空对满纸才名耳。或曰此乃唐音实录,吾独疑其真能传神否。己亥寒露,枯坐南窗,但见梧叶飘零,恰似书中人物,零落殆尽。
唐才子传
知书房
唐才子传
辛文房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