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73738
2025年09月04日
这个必须读完。书法神作。
书后品
知书房
书后品
李嗣真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草书状
知书房
草书状
萧衍 著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同《与陶弘景论书》、《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等,俱为愿人从中取法之论。是篇对草书技巧提出一些精到的看法。篇中首先论述草书的产生,说: “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对草书作了如下说明:“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
大观茶论
知书房
大观茶论
赵佶 著
原名 《茶论》,又称 《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1107)。自 《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 《古今图书集 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 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 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著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第一为执管,第二为管,第三为撮管,第四为握管,第五为搦管。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7026
《书后品》里讲书法的品级,我看了觉得不太明白。他把书法家分成好几等,有的写得好的在中等,有的写得一般的反而在上等。比如王献之和虞世南排得很高,但我觉得他们的字没那么好看。还有把智永排得很低,可他的字明明很好。这种分类好像没什么道理。他喜欢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排等级有什么意义?我搞不懂他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书后品
知书房
书后品
李嗣真
知书客154385
自甲辰春分执卷,至立夏前一日读竟,前后凡四十余日。此书品骘古今书家,分九等列之,盖承庾肩吾《书品》遗绪而益加精审。李嗣真以"逸品"冠首,独标高格,实开后世书画评骘之先河。其品藻用笔洗练,论断精微,往往三数语便得书家神髓。虽偶有时代局限,然衡鉴之公、眼界之广,足为艺林圭臬。丙午暮春玄斋主人记于西泠印社之南窗。
书后品
知书房
书后品
李嗣真
知书客791396
妙品,书法之绝响!高古处见性情,细微处观气象。可临摹,可品评,可咀嚼,可神会。得意时读之如饮醇醪,失意时读之若见故人。名家可窥堂奥,初学者亦得门径。笔枯墨尽时当读,挥毫泼墨时更当读。摹帖不如品帖,品帖不如悟帖。悟此道者,方知书之为书,非止于点画之间也!一册在手,千年翰墨如在目前,个中三昧,岂是俗子能道?
书后品
知书房
书后品
李嗣真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