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书后品
书后品
李嗣真

书后品

李嗣真  

书法评论。唐李嗣真著。一卷。是书所载82人,分为十等,各有叙录。有评有赞,条理秩然。称后品者,盖有王愔、王憎虔、袁昂、庾肩吾等曾有书品在前。前品已定,则不复铨。此书只在上上品之上更列逸品,为嗣真所创,以明其在九等以上。文中“登逸品数者四人”,可能仅指张、钟、二王,不包括李斯,故有一人之误。有《说郛》宛委山堂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77970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品《书后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观沧海而知涓流,方知此书乃品鉴之极致也。
2025年06月2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4173
翻过诸多书法典籍,《书后品》被摆上案头时,只觉李嗣真那股子摆谱劲扑面而来。他言辞自负,对东晋至唐的书法家们谈高论低,殊不知这番指点江山背后,不过是其个人好恶罢了。将张昶、谢安一行归入"上中品",将王羲之置于"上下品",这等评判,令人啼笑皆非。更可笑的是,他自诩公允,实则不过是仗着身在唐代为后世修史罢了。这般书评家,往昔不多见,于今倒是不少。
2025年06月2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7975
这书到底想说啥啊?
2025年06月2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2779
看完《书后品》总觉得李嗣真这个人活得特别矛盾。他一边推崇王羲之"尽善尽美",一边又对张芝、钟繇这些古法大家念念不忘,这种纠结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最困惑的是他那个"逸品"的设定,既要超脱法度,又不能完全脱离规矩,这不就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我时常觉得,古人评书法就像在走钢丝,既要维护传统的权威性,又想给创新留条活路。但问题是,当你在品评标准里掺入这么多主观感受,最后评出来的到底是书法本身,还是评论者个人的审美偏好?李嗣真把王献之排那么高,怕不是带着南朝文人的滤镜在看字。 这种品评方式总让我想起现在某些艺术评论,说得玄之又玄,却让人越听越糊涂。或许书法鉴赏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条条框框,好字就是好字,哪需要分什么九等?
2025年06月2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2389
从李嗣真的《书后品》读来,随着对书法了解的加深,越发感到其中见解独到。人总是难以把握艺术的本质,但书中对历代书家的品评却显得格外有见地。他在最好的年纪写下这些文字,既有热情又有判断力。或许这就是真正懂行的人写的专业评论。 想到王羲之的《书论》与孙过庭的《书谱》,确实唐代人在书法理论方面思考很多。从文中,能看到盛唐时期对艺术的追求,也能理解李嗣真写下这些文字的用意。书法艺术有起有落,这是自然规律。 虽是谈论古人书法,但也可以对照当下自己的理解,思考审美标准,理清学习书法的方向,从中获得启发。
2025年06月27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