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5088
2025年09月04日
这部南朝时期的书法论著,每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体悟。《王僧虔论书》虽篇幅不长,却凝聚着这位琅琊王氏书法家毕生的艺术思考,字字珠玑,堪称六朝书论的典范之作。与孙过庭《书谱》的体系严整不同,它更像是在书房茶烟中与后学娓娓道来的私语,处处可见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王僧虔将书法艺术分为三个境界,由浅入深犹如登山:初求形似,如小儿学步;继而追求筋骨气韵,似壮年驰骋;最终抵达神采飞扬之境,好比老者得道。这种分法看似简单,实则暗含艺术成长的普遍规律。我们今日观摩古人法帖时,往往最先被结字造型吸引,继而感受到线条的生命力,最后才能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文人风骨。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他对"天然"与"功夫"的论述。王僧虔认为优秀的书法必须兼具二者,就像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这让我想起当代书法教育中常见的偏颇——要么过分强调技法训练,使得作品匠气十足;要么片面追求个性表达,导致根基虚浮。王僧虔的平衡之道,至今仍是治愈这两种顽疾的良方。 在品评历代书家时,他的眼光独到而公允。称张芝"今草"如"惊蛇入草",钟繇楷书似"云鹄游天",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更暗含南朝文人特有的诗意审美。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当时流行的"二王"书风既推崇备至,又保持清醒认知,这种不盲目崇拜权威的态度,在艺术评论中尤为珍贵。 最触动我的是他对书法与心性关系的见解。"书者,散也"四字道破天机。书法终究是心灵的外化,急躁者字必轻浮,沉稳者书自端凝。每当我临池学书感到烦躁时,总会想起王僧虔的告诫:笔墨不过是心境的镜子。这种将艺术修养与人格修炼合一的观点,比单纯谈论技法要深刻得多。 论及书法传承,他提出"转益多师"的主张令人深思。既不赞成固守一家一派,也反对毫无章法的兼收并蓄,而是强调在扎实根基上的博采众长。这种开放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当下艺术教育仍具启示意义。当代人常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窠臼,王僧虔的中道智慧恰是一剂清醒剂。 重读这部书论,总会被字里行间流淌的文人气质所感染。那不仅是关于运笔结字的技巧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呈现。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今天,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慢节奏的审美体验——让心灵在横竖撇捺间找到栖息的角落。书法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正因为它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独特密码。 王僧虔的论述虽简,却如老茶回甘。他没有构建宏大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品评具体作品时自然流露真知灼见。这种寓深刻于平实的文风,恰似其推崇的书法境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当我们放下功利心,纯粹享受书写过程时,或许才能真正领悟这位南朝书家跨越千年的艺术心传。
王僧虔论书
知书房
王僧虔论书
王僧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续画品
知书房
续画品
姚最 著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故继《古画品录》而作 《续画品》。《续画品》只叙年代,不分品第,以梁元帝始,于解倩终,共录二十人。其中论断既有一人一论,亦有二人、甚至三人一论,如嵇宝均与聂松二人一论,释僧珍和释僧觉二人一论,释迦佛陀、吉底惧及摩罗菩提为三人一论,共存十六则论断。有人名下附有标注,如第一条“湘东殿下”下注曰:“梁元帝初封湘东王,尝画芙蓉图、醮鼎图。”似这类注释尚属姚氏之本文。而如 “张僧繇”条下之“五代梁时吴兴人”则绝非姚氏所注,为后人传抄时增益。姚最对二十位画家之论评多则五六行,少则三四句,气体雅隽,骈词俪句,辞采秀丽,但其内容单薄,不成系统,故被张彦远之 《历代名画记》讥为浅薄漏略,亦是实词。《续画品》 有明刊本、《画苑》本、《津逮秘书》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 本、《美术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四库全书》 本。
与梁武帝论书启
知书房
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弘景 著
南朝陶弘景撰。是作者写给梁武帝的论书信札。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陶隐居”,为齐梁间著名书法家。梁武帝萧衍为书法史上帝王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之一。《论书启》主要评“钟张”、“二王”(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之优劣。萧衍在《论书启》中曾对钟王“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之曰:“元常(钟)老骨”,“子敬(献之)懦肌”,“逸少(羲之)得进退之间”,陶对萧的“玉科”奉若神明,对王献之书风斥之谓“沦迷”,二人所见略同。
永嘉桔录
知书房
永嘉桔录
韩彦直 著
植物书,三卷,又作《桔录》。南宋韩彦直撰。彦直字子温,陕西延安人,韩世忠长子,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温州盛产柑桔,此书作于淳熙五年(1178),知温州任上。书前有自序,卷上、卷中记柑八种,桔十四种,橙之属近桔者五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橙一种,桔十八种),共二十七种。卷下为种植方法,分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九项。在自序中概述桔之历史,说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等皆言吴楚间出桔,而未谈及温州。温州晚出,而桔最多最出名。宋时苏州、台州、荆州、闽州、广州数十州皆出柑桔,皆不如温州柑桔好,而温州的乳柑又推为第一,以泥山乳柑最好。唐开元天宝间陈藏器补神农《本草》书,记柑类已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品数增多,而名称稍异于陈书。其记栽培、收藏、桔制品、入药等也较详细。这是我国最早的柑桔专书,现在仍有参考价值。
精选书评
知书客212861
在琅琊王氏的笔墨江湖里打转,王僧虔写绝了"神采论"。众人皆醉心于他"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的金句,我却独爱那份敢在齐高帝面前直言"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的傲骨。帝王问书艺本是送命题,他却偏要提着真性情硬闯。这般风骨,今人临帖时最该揣摩——笔锋要圆润,脊梁须挺直。这哪里是在论书法分明是给后世读书人立了块活字碑。
王僧虔论书
知书房
王僧虔论书
王僧虔
知书客451049
王僧虔论书,真是把书法之道讲透了。看他论及"天然"与"功夫"之辨,便知深得三昧。古来书家多执着于点画之工,他却能超脱形迹,直指本心。尤其"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一语,顿觉豁然开朗。观其笔意,想必也是这般潇洒从容。六朝人物就是不同,能把深奥的艺理说得如此通透。这般见解,放在今日仍叫人击节叹赏。
王僧虔论书
知书房
王僧虔论书
王僧虔
知书客499847
奇文,笔墨之真谛。妙哉、深哉、绝哉!初学者可品,大成者可研。得意时宜读,失意时更宜读。方家可参透,俗子亦能启智。临池退笔时需读,挥毫入神时也需读。摹帖不如悟帖,习字不如通字。一卷在手,如对良师,纸墨之间藏着千古灵韵。细品其论,点画皆成大道,顿觉手腕生风,胸中块垒尽消。此非仅论书之法,更是为人之道!
王僧虔论书
知书房
王僧虔论书
王僧虔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