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31625
2025年07月05日
从五月开始读到八月结束,花了三个月才看完这本书。后两卷是别人补的,我只随便翻了一下。作者想写五代的历史,但内容很乱,没有条理。人物故事东一块西一块,看不出重点。有的地方写得很细,有的地方又突然跳过。我觉得作者自己也没想清楚要写什么。看完以后还是不明白五代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是我水平不够吧。二〇二三年秋记于北京。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东观奏记
知书房
东观奏记
裴廷裕 著
唐裴廷裕撰。廷裕,或作庭裕,或作延裕,字膺馀。闻喜人。官至翰林学士、右补阙、散骑常侍。其余事迹不可详考。唐昭宗大顺中,任史馆修撰,与史官柳玭纂修《宣宗实录》,因日历、起居注等均已散佚,只能采摘宣宗一朝耳目见闻,编年排列。因在史馆所作,故称“东观”;因原本系奏记于晋国公杜让能以备史馆讨论,而非定稿,故称“奏记”。或作“东宫奏记”,系误传。书前有序。《唐摭言》卷十三言裴廷裕“文思敏捷,是下水船。”清缪荃孙跋称:“其书专记一朝之政绩。书中事实,颇具首尾,《通鉴》采及三十二条,《考异》一条,在唐朝杂史中最称翔实。”不过,裴氏政见偏于中党,故于该党中人时多美言。传世有:①明抄本,北图藏。②明抄本。上图藏。③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吴翌凤抄本。北图藏。④《稗海》本。⑤《续粤雅堂丛书》本。⑥《小石山房丛书》本。⑦《藕香零拾》本。⑧《续百川学海》本。⑨《四库全书》本。
燕丹子
知书房
燕丹子
佚名 著
《燕丹子》作为一部现存的汉代最优秀的历史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是以战国末期,强秦将吞并燕国为历史背景,叙写了燕太子丹为雪秦耻、拯救国祚,延请刺客荆轲去秦国行刺秦王,终致失败的悲剧故事。《燕丹子》流传至今,原貌已不可见,今本是清人纪晓岚从明代《永乐大典》中全文抄出后,授学者孙星衍校订、整理出来的。《燕丹子》的成书历来众说纷纭,在这争论背后其实是对于小说起源问题的思考。其实,《燕丹子》是杂史,它的成书可以定为秦汉间。
奉天录
知书房
奉天录
赵元一 著
唐赵元一著。四卷,一百零二条。多据见闻,记唐四镇之乱始末,起建中四年(783)十月,终兴元元年(784)七月。所述泾原兵变,朱泚称帝,李怀光叛唐,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梁州,以至李晟唐军收复长安等事,较他书为详,多为《新唐书》所采取。记叙详细史料可靠,可证《旧唐书》、《新唐书》之舛误。有《粤雅堂丛书》本、《指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485386
自暮春至仲夏,断续阅完此书,竟觉味同嚼蜡。末二卷杂录琐事,强充门面,翻未数页便搁置案头。徐氏好记异闻,不辨真伪,录俚俗,载谶纬,观之者生厌,览之者蹙眉,岂堪称为信史之作耶?若论笔力之芜杂,见识之浅陋,更令人不忍卒读。窃以为此书不过稗官野史之流,不足与正史并列。壬寅长夏孤云题于澧水之畔。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知书客863390
翻阅徐炫的《五代新说》,不少读者会把目光放在五代人物的奇闻轶事上。我读完这本书两次,更关注的是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把握和选择。生活在宋代,作者写五代旧事需要特别谨慎。他没有刻意回避敏感内容,但处理得很克制。这种分寸感说明他不仅是记录者,更理解历史书写的复杂性。看似简单的笔记体,背后是深思熟虑的表达方式。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知书客158735
八月苦暑中偶得此书,旬日即尽。所述五代旧事,虽标新说,实则杂采野史,穿凿附会处比比皆是。徐氏自负才识,每于叙事间横加议论,然多迂阔之谈,未得史家三昧。其文笔虽不乏警策之句,终觉刻意求奇,失之自然。五代乱世,本当秉笔直书,乃以小说家言淆乱视听,良可叹也。壬寅秋分后二日,倦翁漫记于沪上小筑。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