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4968
2025年08月01日
五代史书多着眼大人物,徐炫却写小人物。我在图书馆翻到这本书,看完觉得真实。普通人活在乱世,日子艰难。有人坚持本分,有人随波逐流。徐炫不评价,只记录。老百姓的苦与乐都在字里行间。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的故事,更多是平凡人的挣扎。这本书让我看到历史的另一面。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东观奏记
知书房
东观奏记
裴廷裕 著
唐裴廷裕撰。廷裕,或作庭裕,或作延裕,字膺馀。闻喜人。官至翰林学士、右补阙、散骑常侍。其余事迹不可详考。唐昭宗大顺中,任史馆修撰,与史官柳玭纂修《宣宗实录》,因日历、起居注等均已散佚,只能采摘宣宗一朝耳目见闻,编年排列。因在史馆所作,故称“东观”;因原本系奏记于晋国公杜让能以备史馆讨论,而非定稿,故称“奏记”。或作“东宫奏记”,系误传。书前有序。《唐摭言》卷十三言裴廷裕“文思敏捷,是下水船。”清缪荃孙跋称:“其书专记一朝之政绩。书中事实,颇具首尾,《通鉴》采及三十二条,《考异》一条,在唐朝杂史中最称翔实。”不过,裴氏政见偏于中党,故于该党中人时多美言。传世有:①明抄本,北图藏。②明抄本。上图藏。③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吴翌凤抄本。北图藏。④《稗海》本。⑤《续粤雅堂丛书》本。⑥《小石山房丛书》本。⑦《藕香零拾》本。⑧《续百川学海》本。⑨《四库全书》本。
逸周书
知书房
逸周书
佚名 著
《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靖康传信录
知书房
靖康传信录
李纲 著
宋李纲撰。三卷。作者以为宋一再败于金,是由于崇宁、大观以来军政不修、外交软弱之故。欲呼吁朝臣同心协力,同保宗社。因集被受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命笔吏编之。自宣和七年(1125)冬,至靖康二年(1127)春,金军两次南下,纲力主战守,反致罢斥。乃取所藏自钦宗即位以来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编而次之,并叙其本末大概,以成此书。前有自序。本载所著《梁溪集》中,李调元摘出刊入《函海》。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9675
五代乱世,烽烟四起,这本《五代新说》常在咖啡馆翻阅,旁人往往注目于金戈铁马的英雄传奇,我却更留意那些夹缝中求存的文人士子。乱世文章不值钱,却偏有人以笔墨记录破碎山河,此等风骨尤为难得。当权者好大喜功,舞文弄墨者多歌功颂德,能秉笔直书者寥寥。从边角史料中窥见文人风骨,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动人心魄。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知书客158735
八月苦暑中偶得此书,旬日即尽。所述五代旧事,虽标新说,实则杂采野史,穿凿附会处比比皆是。徐氏自负才识,每于叙事间横加议论,然多迂阔之谈,未得史家三昧。其文笔虽不乏警策之句,终觉刻意求奇,失之自然。五代乱世,本当秉笔直书,乃以小说家言淆乱视听,良可叹也。壬寅秋分后二日,倦翁漫记于沪上小筑。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知书客911320
《五代新说》表面写的是乱世枭雄,实际不过是粉饰野心家的一本流水账。书里把朱温这种弑君篡位的货色写成英雄,简直可笑。后唐明宗稍微好点,但也被夸大了功绩。作者热衷给这些军阀找借口,说什么时势造英雄,其实就是为暴力洗白。五代十国本就黑暗,这本书却把它浪漫化了。读者想看真实历史,结果只看到一堆美化的野心和杀戮,毫无价值。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