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01731
2025年09月04日
太史公作《史记》,上穷黄帝,下讫汉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其成败兴坏之理,成一家之言。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为后世史家之典范。每读列传,见其摹写人物,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令人击节叹赏。而《货殖》《平准》诸篇,更见经济之卓识。太史公虽遭腐刑之祸,犹发愤著书,此等精神,千载之下犹令人肃然起敬。至于文采之飞扬,叙事之跌宕,不过锦上添花耳。
史记
知书房
史记
司马迁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北史
知书房
北史
李延寿 著
《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北史》和《南史》打破朝代体系,把这一时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分别撰写出通贯各朝代的通史,编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两部书。把整个南北朝到隋统一的长阶段历史,完整溶合,从而克服了史实断裂、重复记载、难于剪裁、卷帙繁冗、不便阅读等诸多弊病,且以简明方式记述具体事实,给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从而有利于比较出各朝代、各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准确勾勒的历史形势和历史变化趋势,体现历史发展的本质性特点。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著
《晋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晋书的修撰,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成书,历时不到三年。参加编写的前后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其余十八人是令狐德棻、敬播、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出自李淳风之手;修史体例,是敬播擬订的,没有流传下来。由於李世民(唐太宗)曾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一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又题「御撰」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著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时因为志才是沈约亲自创作的部分(人物传记多抄前人徐爰之宋书),所以志的价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分量占全书的一半。
精选书评
知书客249050
有人说《史记》是"究天人之际"的旷世巨作,但我只看到司马迁用个人好恶写历史。他把项羽写成英雄,把刘邦写成小人。他说要"不虚美,不隐恶",但汉武帝的事情他敢写吗?他写刺客列传是为了什么?那些夸张的对话和细节,真的发生过吗?历史被人为加工过后,还能叫历史吗?这部书太主观了,我们看到的只是司马迁想让我们看到的。
史记
知书房
史记
司马迁
知书客828642
史家绝唱,千古传颂。想读就能读,想放就能放。开心可读,难过可读。大人能懂,小孩也能懂。失败时该读,成功时该读。看别人不如看自己,做官不如做人。你会看到英雄豪杰,也会看到凡人百态。你会明白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背叛。内容很多,道理很简单。这就是中国人的灵魂之书,这就是太史公用生命写成的《史记》。
史记
知书房
史记
司马迁
知书客868761
很多人都说《史记》写得好,司马迁有才华。我觉得不只这样。别人看故事,我看那些小人物怎么坚持。李广难封,韩信受辱,他们不放弃。这很不容易。更难得的是司马迁自己受了宫刑还坚持写完。读《史记》能看到人的骨气。现在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叫苦,看看古人怎么活。好书就是这样,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你看着看着就明白为什么要活得有尊严。
史记
知书房
史记
司马迁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