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85956
2025年08月01日
"幽通者,静以安心,慧以拨文,庶几不负此奇文妙笔矣。"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扬子云集
知书房
扬子云集
扬雄 著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有扬雄集五卷。原本宋时已佚。宋人愈乃从《汉书》、《古文苑》等书中辑其文四十篇,编次为五卷。明万历间郑朴复加辑录,增益篇章,分为六卷。清代修纂《四库全书》即用此本。卷首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郑朴序。全书分为六卷,卷一为《法言》;卷二为《太玄经》;卷三为《方言》;卷四为《上书》,收《谏不受单于朝书》、《答刘歆书》、《答茂陵郭威》、《答谭桓》、《剧秦美新》,又收《解难》、《解嘲》;卷五为赋、颂,赋收《甘泉赋》、《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蜀都赋》、《太玄赋》及《反骚》等;卷六为箴、诔、连珠,纪、记等,箴收十二州牧箴和十九官箴,诔只《元后诔》一篇,连珠亦仅一篇。纪、记有《蜀王本纪》、《蜀记》及《琴清英》等。阙文篇目附于书后,如《训纂》、《家谍》、《绣补灵节龙骨铭诗三章》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题为《扬侍郎集》(扬雄仕汉为黄门侍郎),不收《太玄》、《法言》、《方言》,而收其文五十八篇。扬雄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作赋以司马相如为法式,故其《长杨》、《甘泉》等诸赋,在气度与格局上皆有追攀、模仿《上林》、《子虚》的倾向。长于模仿而缺乏创造,这正是扬雄赋即此书的缺点。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著
文论。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据《三国志·文帝纪》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裴松之注曰:“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明帝四年(230)春二月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文选》六臣注吕向:“文帝《典论》二十篇,兼论古者经典文事。”全书至宋佚散。曹丕为太子时的著作汇集,内容包括政治、伦理、生活、文化等。原文凡五卷,二十篇,曾刊刻于都城洛阳太学内。后因石碑毁废,仅存《自叙》和《论文》两篇。其中《论文》分析文人相轻原因,评价“建安七子”之作,强调文章应以“气”为主,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功能。
小窗幽记
知书房
小窗幽记
陈继儒 著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一说陆绍珩)创作的小品文集,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年)。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一千五百余则,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
精选书评
知书客884940
绝品,汉赋之典范。正读可悟其理,倒读可明其意。通篇研习可得,分章细览亦得。学识渊博者可解,初涉文墨者亦能领会。困顿迷茫时宜读,春风得意时更宜读。诵赋不如知赋,知赋不如行赋。行赋之道,尽在此篇。张衡以精妙笔法,写就天地人伦。字字含哲理,句句藏玄机。读之可修身,习之可养性。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知书客543532
班氏《幽通赋》终是迷途文字,读罢令人怅然。其辞藻虽工,排比虽整,然终似孤魂徘徊幽径,欲有所指而不得其要。每至"变化纷纭"处,便觉作者亦自困惑,徒将天命人事强作勾连。想子云当年作此,未必不是困于时势,遂借古喻今以自解。然则穷通之理,岂是赋笔所能道尽?后人读之,不过于迷茫中更添三分踌躇而已。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知书客895455
奇文,班固之幽通。艰涩、难懂、乏味!不能倒着看,不能随便看。必须整篇看,不能分段看。清醒时读不透,糊涂时更读不懂。智者未必能解,常人更是茫然。落魄时读了没用,得意时读了也没用。求仙不如修心,读书不如明理。迷惑之文!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