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幽梦影
幽梦影
张潮

幽梦影

张潮  

《幽梦影》,清初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全文共219则。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文学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购买了同乡张潮的《幽梦影》抄本,林语堂看后也很喜欢这本书。随后章衣萍将此书校点后交上海中央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思想开阔,眼光独到,能从平淡无奇中发掘细微之美。主要讲述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读书论文、世态人情等方面。在写作艺术与修辞手法上,则富于想像联想,善用比喻与排比、对偶等技巧。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78128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做事情要有分寸。不要总是追求热闹,有时候独处也是一种享受。看书可以增长智慧,赏花可以陶冶性情,这些都是生活的乐趣。 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爱好。爱好可以让生活更有意思。有人说下棋好,有人说喝茶好,其实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好。不要强迫别人和自己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春天看花,夏天听雨,秋天赏月,冬天观雪。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美好。不要总是抱怨天气不好,换个角度看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交朋友要慎重。好的朋友可以互相学习,坏的朋友会影响自己。年轻人容易受周围人影响,所以选择朋友很重要。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判断对错。 读书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不要只看表面的意思,要理解书中的道理。读历史可以知道过去的事,读诗词可以感受美。不同类型的书都能带来收获。 做人要真实。不要假装自己很了不起,也不要故意装得很可怜。真实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说话要算数,答应的事就要做到。 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困难是暂时的,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成功的时候不要骄傲,失败的时候不要气馁。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如意。不要总是想着改变别人,要先改变自己。自己做好了,周围的事物也会慢慢变好。每天都要有所进步。
2025年06月2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84122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2025年06月2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6476
最近心情不好读《幽梦影》,发现书里说的都是些漂亮话。张潮用一堆比喻讲人生道理,什么看花要早,饮酒要微醺,赏月要人少。这些道理谁都懂,问题是做不到。他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我现在读书只觉得累。他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可我认识的人都和我一样普通。书里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我现在连吃饭的钱都要精打细算。我知道他说得对,可就是觉得离我太远。我30岁了,既不能像他说的那样超脱,也不能像傻子一样什么都不想。也许等我老了才能明白这些道理,但现在只觉得烦。
2025年06月26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3167
《幽梦影》这本书的写法有问题。作者总是用一些看起来很美的话,但实际没什么内容。他喜欢把自然景色和人生道理混在一起说,但这些道理都很浅。比如他说看花要怎样,听雨要怎样,这些谁不知道呢?他用很多比喻,但这些比喻并不能真的说明问题。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假装深刻。作者写月光、写山水,好像这里面有什么大道理,其实都是在说废话。他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复杂,把普通的现象说得神秘。这就像用漂亮的外包装来掩盖内容的空洞。 书里有很多所谓的人生感悟,但这些感悟都很表面。他写闲适的生活多么好,写淡泊多么可贵,可这些观点很老旧。现在的人生活压力这么大,哪有条件整天追求这种所谓的高雅?这种说法脱离现实。 作者还喜欢故作清高。他看不起世俗的生活,看不起功名利禄,但他自己也不过是个读书人。这种态度很虚伪。真正的生活需要面对现实,不是整天幻想什么幽梦。 书中最让人反感的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语气。作者觉得自己很聪明,看透了人生。实际上他的观点很片面。他只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故意忽略那些困难的部分。这种写法误导读者。 《幽梦影》的语言风格也有问题。句子太刻意追求工整,读起来不自然。这种写法现在看很做作。好的文章应该平实易懂,不是堆砌辞藻。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被夸大了。它只是一本普通的文人随笔,没有特别的深度。现代人读它,最多看看古代文人的想法,不能真的学到什么。
2025年06月2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07317
张潮的《幽梦影》作为明清小品文的典范之作,其思想脉络可解构为三个相互交融的维度:观物、省身、悟世。这三个维度并非割裂存在,而是如同三棱镜折射的光谱,共同构成了作者独特的处世哲学。其中观物一派最具诗性特质,张潮善于从寻常物事中提炼人生况味,所谓"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这般看似闲笔的论断,实则暗含对认知规律的精微把握。这种将物理时空与精神活动相勾连的思维方式,在当代心理学关于环境认知的研究中竟能找到呼应,足见其观察之深刻。 省身维度则显露士大夫特有的自省品格。书中"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的著名比喻,表面谈读书境界,实则勾勒出生命认知的进阶轨迹。值得注意的是,张潮的自省始终保持着适度的距离感,既不如儒家修身那般严苛,也不似道家坐忘那般超然。这种平衡在"情必近于痴而始真"的表述中尤为明显——他将情感纯度与痴态并置,既肯定真情价值,又警惕沉溺危险,展现出明清文人特有的清醒与浪漫并存的矛盾气质。 悟世层面最见作者思想锋芒。书中对世相的针砭往往裹着隽永的幽默外衣,如"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这般看似矛盾的箴言,实则是对士人风骨的辩证思考。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对"闲"的推崇:"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这种将闲适升华为精神自由的观念,与当下社会推崇的"慢生活"理念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不过张潮的悟世并非止于空谈,在"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这类自然隐喻中,暗含着对政治清明的期待,显示出文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传统情怀。 三派思想在《幽梦影》中呈现动态平衡状态。观物得其趣,省身明其理,悟世通其变,共同熔铸成这部"清言体"杰作的特殊魅力。当代读者或许会对其中的某些观念产生隔膜,如"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认知。但若以历史语境观之,书中对女性"慧黠"的欣赏(如赞赏李清照"乃闺阁中之顾、陆"),又显露出突破时代局限的闪光。这种矛盾性恰恰证明,经典文本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激发永不停歇的诠释可能。当我们在电子屏幕前翻阅这部三百年前的智慧结晶时,依然能感受到文字间跃动的生命温度——这或许就是《幽梦影》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所在。
2025年06月27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