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61870
2025年07月31日
神作啊,古文里的顶尖货。看一遍就懂,看十遍更懂。从头读到尾很顺,跳着读也很顺。清醒时能读透,犯困时也能品出味道。才子读了开眼界,普通人也涨知识。失败的时候要读,得意的时候也要读。看别人写赋不如自己写,会写赋不如懂赋。懂赋了就通了!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曾国藩家书
知书房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著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写宋玉为楚襄王述说,楚国先王游于高唐之台时,曾梦见巫山之女,“王因幸之”。此女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听罢,便令宋玉撰《高唐赋》。赋先写高唐之大,登岩眺望,可观百谷汇集。然后写树木郁盛,奇葩覆盖,盘石险峻。又写花卉香草,斗艳吐芳,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再写当年的游仙方士以及礼神、打猎的情景。这篇赋等于引导楚王游览了一趟高唐。最后讲“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即所谓“曲终奏雅”,稍进讽谏之意。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指出宋玉的赋,“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这两大特点,在《高唐赋》中充分地显现出来。历代学者对宋玉《高唐赋》及其他几篇赋的真伪,提出过一些疑问,认为当出于汉武帝以后人的假托,但无确据。《高唐赋》对汉赋影响较大,所述高唐神女的故事,在后世读者中流传颇广,以至历代文学作品中常以“巫山云雨”来比喻男女情爱。
竟陵王集
知书房
竟陵王集
萧子良 著
南朝齐诗文别集。一名《萧竟陵集》。萧子良撰。萧子良字云英,齐武帝次子,封竟陵郡王。据《南齐书》本传,萧子良“所著内外文笔数十卷,虽无文采,多是劝诫”。《隋书·经籍志》著录《竟陵王子良集》40卷,两《唐书》著录《齐竟陵王集》30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二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萧子良诗文较完备。
精选书评
知书客543532
班氏《幽通赋》终是迷途文字,读罢令人怅然。其辞藻虽工,排比虽整,然终似孤魂徘徊幽径,欲有所指而不得其要。每至"变化纷纭"处,便觉作者亦自困惑,徒将天命人事强作勾连。想子云当年作此,未必不是困于时势,遂借古喻今以自解。然则穷通之理,岂是赋笔所能道尽?后人读之,不过于迷茫中更添三分踌躇而已。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知书客895455
奇文,班固之幽通。艰涩、难懂、乏味!不能倒着看,不能随便看。必须整篇看,不能分段看。清醒时读不透,糊涂时更读不懂。智者未必能解,常人更是茫然。落魄时读了没用,得意时读了也没用。求仙不如修心,读书不如明理。迷惑之文!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知书客884940
绝品,汉赋之典范。正读可悟其理,倒读可明其意。通篇研习可得,分章细览亦得。学识渊博者可解,初涉文墨者亦能领会。困顿迷茫时宜读,春风得意时更宜读。诵赋不如知赋,知赋不如行赋。行赋之道,尽在此篇。张衡以精妙笔法,写就天地人伦。字字含哲理,句句藏玄机。读之可修身,习之可养性。
幽通赋
知书房
幽通赋
班固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