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88020
2025年09月04日
袁枚在南京随园写下这些菜谱的时候,大概没想过这本小册子能影响两百多年的中国饮食。这本乾隆年间出版的美食笔记,用326条烹饪要诀搭起了中华料理的基本框架——火候篇讲控制温度的关键,戒单篇点出厨房里的常见错误。书里记载的菜式现在还能在餐馆见到:芙蓉鸡片嫩滑的秘诀和现代分子料理原理相通,蒋侍郎豆腐的做法显示出对食材本味的尊重。当米其林厨师研究古籍寻找灵感,当日本料理学校把书中内容编入教材,就知道真正的好东西不会过时。那些被当成古董的文字,其实是清代吃货们对美味的认真研究。
随园食单
知书房
随园食单
袁枚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北山酒经
知书房
北山酒经
朱肱 著
3卷。北宋朱翼中著。朱翼中,名肱,字翼中,号大隐。《北山酒经》卷上是有关酒的总论,卷中介绍制曲法,卷下介绍酿酒法。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手工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卷上简述中国的制酒史和饮酒史。提出“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的观点,强调酒的社会功能,认为酒是因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指出后世因酒误事引起祸害,是因为失去节制,而酒是没有错的。作者还引述《周礼》、《月令》、《说文》、《春秋纬》、《释名》、《齐民要求》等书中有关酒的记载,并对一些术语如“五齐”、“六七投”等作了解释。卷中介绍制曲法。先总论制曲的一般要领。其中讲到“伤热则心红”,引起现代酒史研究者的注意。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关于红曲制造的最早记录之一,因为做红曲的发酵温度要比做其他曲为高。接着介绍十二种制曲法,分为罨曲、风曲、䤖曲三类。罨曲的制造法是把生曲埋置在麦秸里,定时翻动。罨曲又可分为顿递祠发曲、香泉曲、香桂曲、杏仁曲四种。其中顿递祠发曲在制作时要用蛇麻,据专家考证即酒花。这一记载说明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使用酒花酿酒。风曲的制造法是用树叶或纸张包裹生曲,挂在通风之处。风曲有瑶泉曲、金波曲、滑台曲、豆花曲四种。䤖曲的制造法是用草捂合曲团,生毛后去掉盖草。䤖曲有玉友曲、白醪曲、小酒曲、真一曲、莲子曲五种。卷下介绍酿酒法。作者先按一般酿酒顺序,叙述各道工序的操作方法。它们是:卧浆,淘米,煎浆,汤酒。如进一步加工,或按各种特殊的方法酿制,则可获得各种不同特色的酒。书中介绍了煮酒、火迫酒、曝酒法、白羊酒、地黄酒、菊花酒、酴醾酒、葡萄酒法、猥酒、神仙酒法、冷泉酒法等制酒方法。
墨史
知书房
墨史
陆友 著
三卷。元陆友撰。其著作除《墨史》外,还有《砚史》、《印史》,诗文集有《杞菊轩稿》,现均已亡佚。其作《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七言古诗,可作研究《水浒传》故事演变的资料。今传世著作有《墨史》、《研北杂志》。《墨史》为一部集古来精于制墨者事迹的书。上卷,主要记载魏、晋、刘宋、唐各代著名制墨家事迹。于魏记韦诞一人,于晋记张金一人,于刘宋记张永一人,于唐记李阳冰、祖敏以下十九人。中卷,主要记载宋代制墨家的事迹。记宋代柴珣、陈朗以下一百三十余人。下卷,除记宋代制墨家外,于金记刘法、杨文秀二人,又记载了高丽、契丹、西域之墨,并载有杂记二十五则,均为墨之典故。是书搜罗精全,记载广博,并时有辨析考证,言之有据。如其论奚廷珪非李廷珪一条,作者旁证博引,从世家、子嗣、姓名、居地论证奚、李为二人,不过名字偶同罢了,较有说服力。现存知不斋本三卷、项药师刊本、刘泖生据厉樊榭钞本过录三卷、《敏求记》 载此书也作三卷、《四库全书》本等。
茶疏
知书房
茶疏
许次纾 著
茶叶专著。明代 许次纾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7)。曾由许世奇刊 行,现存明代陈继儒 《宝颜堂秘笈》本、喻政 《茶书全集》 本、沈津《欣赏篇》等刊本。许氏有嗜茶癖好,与深得茶理 玄旨,并与辟茶园在顾渚的姚绍宪相善。每逢茶期,次纾必 趋姚家品泉细啜,探讨品评,绍宪遂罄生平经验秘诀,悉以 相授。故次纾茶理最精,归著此书。凡一卷,约四千七百字, 分36则,论述产茶、品第、采制、收藏、烹点等茶事诸多 方面。其中,论述产茶与采制时有所得,推翻前人秋茶品质 差不宜采摘的说法,记述茶叶杀青粗茶用蒸、细茶用炒,为 我国最早记载的炒制绿茶方法,描述烹茶、品评茶汤的情况 尤为精细详尽,记录古人结婚以茶为礼,亦为前人所未言。 故 《东城杂记》评价《茶疏》:“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书前有万历丁未年 (1607)姚绍宪、许世奇 序,后有许次纾自跋。
精选书评
知书客835589
翻开《随园食单》,满纸都是精细的食材与繁琐的步骤。大家都在夸袁枚懂吃,我却觉得这本书透着一股矫情。有钱人讲究排场,普通人家哪能顿顿山珍海味?他写的那些菜,很多根本做不起。再说那些所谓的烹饪秘诀,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本书更像是炫富的产物,而不是真正实用的厨艺指南。
随园食单
知书房
随园食单
袁枚
知书客939148
在随园的案头翻过这本食单,薄薄一册却沉甸甸地压着三百年的烟火气。旁人总盯着那些玉盘珍馐的方子,我却更爱看袁枚写"饭粥单"时那股子较真劲儿——连淘米水都要测深浅的讲究,这才是老饕的真性情。如今的料理人总爱炫技,倒把这份对寻常滋味的虔诚丢尽了。读至"戒单"处不禁莞尔,这位老先生的暴脾气,隔着纸页都能溅人一身油星子。
随园食单
知书房
随园食单
袁枚
知书客862325
有人从《随园食单》里看到花样繁多的菜谱,有人研究其中的烹饪技巧。我翻开这本书,感觉就像跟着袁枚走进两百年前的厨房,看他兴致勃勃地记录每一道菜的讲究。他用最朴实的文字告诉我们,吃饭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用心对待生活。这部清代的美食经典,证明我们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认真态度。看着这些详实的记录,我为祖先对美食的钻研感到骄傲。
随园食单
知书房
随园食单
袁枚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