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71718
2025年09月03日
这本书的结尾没有让读者停留在伤感中,而是引导读者思考人生无常这个主题。前文对主人公多愁善感的描写已经足够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冲击。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局,可能是想表达人生需要坦然面对现实。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洒脱呢? 在18世纪的英国,感伤主义被视为一种美德。但感伤过度实际上会让人失去行动力。主人公总是在思考人生意义,却很少采取实际行动。这一点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值得注意的是,斯特恩本人就经常陷入这种情绪化的状态。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实记录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读者可以从中了解18世纪英国社会的某些侧面。不过这种过度感伤的风格对现代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现在的社会更强调理性和效率,与书中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感伤之旅
知书房
感伤之旅
劳伦斯·斯特恩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远大前程
知书房
远大前程
查尔斯·狄更斯 著
《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晚年写成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60年至1861年之间。 故事背景为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儿皮普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此小说贯彻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剧中孤儿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知书房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安东尼·特罗洛普 著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是安东尼 · 特罗洛普《帕利泽系列》的第四部小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围绕政治阴谋、个人危机与浪漫嫉妒展开。 本书中菲尼亚斯・芬恩在都柏林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已接受自己政治生涯终结的事实,也渐渐走出妻子离世的阴影。这时,他意外收到重返议会的邀请,便欣然抓住了这个机会。随之而来的,是旧日恋情与竞争的死灰复燃。当他的对手邦廷先生被谋杀后,嫌疑立刻落到了芬恩头上,而他昔日的朋友与恋人,似乎只会让他更加蒙羞。
华盛顿广场
知书房
华盛顿广场
亨利·詹姆斯 著
小说艺术大师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经典 十九世纪中叶的纽约中上层社会,婚姻与金钱的激矛盾,表现了无知与腐蚀的对抗 小说清新隽永不失优雅,语言凝练不失幽默 《华盛顿广场》以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围绕着爱情与金钱展开了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个富家闺秀,因受到风度翩翩的财产猎取者汤森德的挑逗而陷入情网,无奈她的父亲老谋深算,坚决反对他们结婚。在爱情与父命的折磨中,凯瑟琳饱尝了父亲的冷酷无情,最后又遭到了未婚夫 无耻背叛,只落得在华盛顿广场一角的公寓内孤苦伶仃地度过凄凉的一生。 小说以十九世纪中叶纽约中上层社会的家庭生活为背景,围绕婚姻与金钱展开了两种道德观念的斗争,表现了无知与腐蚀的对抗这一詹姆斯作品的基本主题。
精选书评
知书客466836
旅途从来无关终点,那些突如其来的岔路、偶遇与停顿才是生命的注脚。斯特恩笔下的约里克牧师漫游欧洲,看似感伤,实则在与世界的不期而遇中获得某种轻盈。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总被行程表驱赶,却忘了路旁野花的震颤才是活过的证据。这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当代人早已遗失——我们活得太像精确的钟摆,而不再是他笔下那朵随风摇曳的蒲公英。
感伤之旅
知书房
感伤之旅
劳伦斯·斯特恩
知书客588278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走过。路过贪财吝啬,路过冷漠刻薄,路过自私自利,路过孤独绝望,路过懊悔自责,路过温暖救赎,路过重生欢欣,路过自己的一生。狄更斯用斯克鲁奇的故事告诉我们,人都有机会重新选择。只要愿意睁开眼,就能看见生活的光明。圣诞节不只是个日子,而是改变的开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很管用。
圣诞颂歌
知书房
圣诞颂歌
查尔斯·狄更斯
知书客342068
这老掉牙的故事还在讲善良能拯救一切?现代人谁还信这个。狄更斯把圣诞精神包装得太过美好,却对现实中的苦难轻描淡写。那些感人的情节就像节日橱窗里的装饰品,闪闪发光却不堪一击。要我说,斯克鲁奇根本不该变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冷血才是生存之道。作者用童话般的笔调掩盖了真正的问题,这种虚伪的温情主义比彻头彻尾的恶更令人作呕。
圣诞颂歌
知书房
圣诞颂歌
查尔斯·狄更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