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23641
2025年09月04日
翻开《尚书正义》,我看到的不只是孔颖达对经典的注解,更是汉唐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他逐字考证,旁征博引,将古代典章制度解释得清清楚楚。这部书告诉我们,读经典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理解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脉络。作为现代读者,我们需要学习这种扎实的学术方法,才能真正读懂传统文化。历代学者正是靠着这样的钻研精神,才让古代文献得以准确传承。
尚书正义
知书房
尚书正义
孔颖达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著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著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易传
知书房
易传
佚名 著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易传》使《周易》完成了从占筮之学到哲学的过渡。关于《易传》中“刚柔”与“阴阳”概念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刚柔”早于“阴阳”。
精选书评
知书客557720
叹哉!一部《尚书正义》,竟被孔颖达糟蹋至此!死板僵化,迂腐难忍。可正着看,可反着看,横竖都叫人昏昏欲睡。得意时看不进,失意时更看不下。白费了那古圣先贤的微言大义,活生生给穿上了件经学的裹脚布。想那孔疏一派,实乃中国文化之不幸。钻研不如沉思,沉思不如醒悟。如此糟粕,不读也罢!
尚书正义
知书房
尚书正义
孔颖达
知书客871847
有人从《尚书正义》中看到孔颖达对经典的严谨考据。有人注意到他对历史事件的精辟解读。而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是一位学者用毕生心血守护文化传承的执着。这部著作不仅保存了上古文献的原貌,更体现了唐代学者治学的态度。一千多年过去,这部书依然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我们的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守护中得以延续。
尚书正义
知书房
尚书正义
孔颖达
知书客486374
孔氏之《尚书正义》,集汉魏诸儒之说,以释经文,可谓详矣。然其训诂虽精,时或失之穿凿;考据虽密,又未免于繁冗。学者读之,如入五都之市,目眩神摇,不胜其烦。然则其功亦不可没,使后人得窥唐以前经学之概略,犹赖此书之存也。至其贯通古今,折衷众说,虽有小疵,终不失为经学之津梁云。
尚书正义
知书房
尚书正义
孔颖达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