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88554
2025年08月01日
看这文章就烦。写的什么啊。一句话翻来覆去说。能不能直接点。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著
辞赋名篇。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帅群臣,横渡黄河,行幸河东祭祀后土。“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汉书》扬雄“自序”)。天子追踪殷周之墟,遥思尧舜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上《河东赋》以劝。此文可分为三段:开段为前引,写暮春谒神于河东,形容车驾旌旗之盛。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览介山,思晋文公及介子推;追慕大禹疏决龙门;登历观(山西永济县山名)而望舜之所耕。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项羽败处)南巢(夏桀败处)相较,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于是天子乘翠龙,渡大河,登华山,该地祥云迎,甘雨降,天子遂叱风伯,呵雨师,大致斥令制风制雨。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然细绎全文,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姚鼐《古文辞类纂》评云:“《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此文(《河东赋》)法之,借行游为喻,言以天道为车马,以六经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全文仿《楚辞》体,亦融合散体之字句。《汉书·扬雄传》所收录之四赋,《文选》仅此篇未录,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
郁离子
知书房
郁离子
刘基 著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映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冰鉴
知书房
冰鉴
曾国藩 著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精选书评
知书客918717
《高唐赋》写巫山神女之事,描摹云雾变幻,铺陈山川形胜,读来如在目前。宋玉以瑰丽之笔,状难写之景,传神写照,力透纸背。其文采之富丽,意境之恢宏,令人叹服。后人作赋,多仿此篇,终不能及。此赋不仅为辞赋之典范,更见先秦文士之胸襟气度。楚人文章,自屈宋以来,风骨独标,而《高唐赋》尤为杰出,诚楚骚之余响也。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知书客964094
赋有词藻堆砌之病。明明很简单的事,非要绕几个弯来说。景物描写太多,读起来很费劲。开始还能看明白,后面就觉得很假。作者故意卖弄文采,搞得文章很做作。读完后没什么收获,反而觉得很累。比如"巫山"那段,完全没必要写那么长。表达思想的朋友不适合读,想研究古文的人也不该从这里开始。总之,这是一篇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知书客263790
在《高唐赋》里遇到一个奇怪的问题。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里头说的女神和楚王的事情,但我一直在想宋玉到底怎么想的。他写这个是为了娱乐楚王,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面的东西很模糊,楚王也在不停追问,但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一个臣子说话还这么吞吞吐吐,实在让人想不通。可能当时的文人就是这样,想说又不敢直接说,读者只能猜。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