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08944
2025年07月30日
怪文,楚辞之异数。读之,忽而云雨,忽而山色,迷也、惑也、茫然也!正着读似写景,反着读又似抒情。通篇看欲得形神,分章看又见支离。清明时不解其意,混沌时更失其趣。才子或能会意,俗人徒增困惑。得意时读来无味,失意时愈觉艰深。求仙不如问道,问道不如解惑。此赋恰似雾中看花,终隔一层!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幽梦影
知书房
幽梦影
张潮 著
《幽梦影》,清初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全文共219则。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文学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购买了同乡张潮的《幽梦影》抄本,林语堂看后也很喜欢这本书。随后章衣萍将此书校点后交上海中央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思想开阔,眼光独到,能从平淡无奇中发掘细微之美。主要讲述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读书论文、世态人情等方面。在写作艺术与修辞手法上,则富于想像联想,善用比喻与排比、对偶等技巧。
子虚赋
知书房
子虚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 司马相如作。见于《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卷7。《子虚赋》开篇写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应邀参加齐国国君的畋猎之后,遇到齐国大臣乌有先生与天子命官亡是公。于是,子虚向他们夸耀楚国云梦和楚王出猎盛况,以为“齐殆不如”。乌有先生听了不服,一面指责他不应“奢言淫乐而显侈靡”。一面又言称齐地辽阔,“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争而胜之。这篇赋写得虚实相间,铺陈有序。写云梦,先以“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总起,然后分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又交代“其东”、“其南”、“其西”、“其北”;在“其南”又细分为“其高躁”与“其埤湿”,在“其北”中也分列“其上”、“其下”层层深入,丝毫不乱。又注重对称,使读者读之兴趣盎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针对《子虚赋》说:“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这篇赋写于司马相 如游梁时,写就后,传颂一时,以至汉武帝读过竟感叹不已,以为是古人杰作,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而司马相如也正因此而被汉武帝所知。这篇赋虽然对楚辞有所模仿,但又能“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故而《子虚赋》与其续篇《上林赋》同为汉赋的代表作。
江文通集
知书房
江文通集
江淹 著
诗文别集。南朝梁江淹(字文通)作。江淹文集最早为自己生前编定,《梁书·江淹传》:“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隋书·经籍志》所载不同:“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集》九卷。”注云:“梁二十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前后集各十卷。自宋代起,一般只著录十卷。现存江淹集有《自序传》说:“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但《自序传》写于35岁,其集中可考订写作年代者大都作于此前,此集当是“前集”,“后集”早已亡佚。江淹集现存版本有十多种。依照编排方式可分二类:一是按赋、诗、文大类编次,又按年代排列,如《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刻本《梁江文通文集》10卷(附清叶树廉辑《校补》1卷)、明万历间汪士贤辑刻《汉魏六朝名家集》本及元钞本;二是既分赋诗文大类又分章表启诏等小类,如明代张燮刻本《七十二家集》、稍后张溥辑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江醴陵集》(《四库全书》本作《梁江淹集》)2卷。《四库全书》所收《江文通集》4卷,为清乾隆间梁宾以张溥本为底本、用汪士贤本等校订刻印。明万历间胡之骥注刻的《江文通集汇注》,是现存唯一注本。此本共10卷,卷一、二收赋,卷三、四收诗,卷五至卷十收颂、赞、章、表等文,今由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李长路、赵威点校本,卷末附有“江文通集佚文”、“南史江淹传”,江淹作品于此大体齐全。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3790
在《高唐赋》里遇到一个奇怪的问题。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里头说的女神和楚王的事情,但我一直在想宋玉到底怎么想的。他写这个是为了娱乐楚王,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面的东西很模糊,楚王也在不停追问,但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一个臣子说话还这么吞吞吐吐,实在让人想不通。可能当时的文人就是这样,想说又不敢直接说,读者只能猜。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知书客138450
《高唐赋》铺陈华丽,却总让人觉得是刻意堆砌辞藻。宋玉写神女入梦,看似浪漫,实则不过是借神女之名逞文人之欲。那些云雨巫山的隐晦描写,与其说是艺术想象,倒不如说是用文字玩味的低级趣味。通篇读下来,只觉作者沉溺于表面华美,对情感的刻画却浅薄不堪。这般作品竟能流传千年,实在令人齿冷。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知书客548947
自暮春至仲夏,断续读此赋竟月有余。宋玉铺陈高唐景物,极尽雕琢绮丽之能事,然细究之,不过堆砌辞藻,卖弄才学耳。其写巫山神女,笔致虽称华美,而意趣卑下,徒以艳遇为夸,殊失《诗》《骚》之旨。后世文士不察,争相效仿,遂开汉赋浮华之渐。己亥长夏夜读至此,掷卷而叹:此真所谓"繁华损枝,膏腴害骨"者也。平斋记于西窗灯下。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